2020全球抗疫:我们在哪里?我们应该怎么办?(7)
专题 | 发布时间:2020-04-10
| 人气:
| #评论#
摘要:发展中世界即将到来的疫情风暴 当欧美发达国家抗击疫情的曙光若隐若现的时候,发展中世界的苦难岁月才刚刚开始。从全球范围内看,新冠肺炎疫情呈
发展中世界即将到来的疫情风暴
当欧美发达国家抗击疫情的曙光若隐若现的时候,发展中世界的苦难岁月才刚刚开始。从全球范围内看,新冠肺炎疫情呈现梯次传播的模式。如果说东亚是全球疫情的第一波,欧洲和美国是第二波,那么接下来,发展中世界将是全球疫情的第三波。从3月份到4月初,当国际主流新闻媒体的头条被意大利、英国和美国的疫情消息占据的时候,许多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疫情其实正在快速进展。截至4月10日早晨,土耳其确诊人数已经突破42000例,巴西突破18000例,俄罗斯突破10000例,印度已经超过6200例,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都已经超过4000例,印度尼西亚、墨西哥都已经超过3000例,乌克兰和埃及位于1700到1900例的区间。
根据这些数据来推断,2020年4月到5月,拉丁美洲、非洲和东亚以外的亚洲地区将会成为全球疫情的风暴中心。如果控制不力,今天数千病例的国家未来很快会出现数万病例,甚至十万级的病例。未来几周,中国以外的发展中世界的新冠肺炎患者规模很可能不会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现有患者的规模。从绝对数量上说,如果按全球人口千分之五的感染率计算,全球患者总量将超过350万。而从结构上说,未来半数以上的新增患者很可能是出现在发展中世界。
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能力、社会自治能力和医疗能力都比较有限,恐怕这第三波全球疫情只会造成更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当然,跟欧洲相比,这些国家的优势是人口相对比较年轻,而年轻患者的死亡率一般较低。但即便如此,如果患者总量不断攀升,最终可能导致的死亡人口仍然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那么,面对这样的可能前景,发展中国家究竟应该如何抗击疫情呢?这仍然是一个逻辑问题。基于前面对抗击疫情的中国大陆方案、东亚地区方案和欧美国家方案的分析,一个成功抗击疫情的国家方案离不开七条原则:
第一,面对严重的公共危机,政府需要积极作为,而不是任由病毒自然传播;
第二,大规模投放试剂盒,开发快速检测模式,及时检测并锁定患者;
第三,统筹医疗资源,包括准备和培训尽可能多的医生和护士,包括建设或准备尽可能多的医院、病床、口罩、药物、防护服和呼吸机,为患者提供及时与充分的救治;
第四,建立一个疑似病例和可能接触者的追踪系统;
第五,疫情早期需要建立一套疑似病例和接触者的隔离制度,大规模暴发期则需要建立一套重点城市和疫区的社会隔离制度;
第六,实行必要的经济刺激政策和提供必要的社会救济措施,防止因为失业、贫困和企业倒闭而产生大规模的次生灾难;
第七,在疫情严重地区尽可能维持维系社会基本运转的必要经济活动,在疫情不太严重的地区尽可能设法兼顾经济社会的正常化。
我将它们称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七条基本原则”。但问题是,在未来非常宝贵的几周中,究竟有多少被疫情袭击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实践这些条原则并成功地抗击疫情呢?
这既取决于个别政治家的领导力,特别是今天处在关键政治职位上的总统、总理、卫生部长、州长或市长们能否发挥出色的领导力,按照这里总结的七条基本原则进行卓有成效的行动;又取决于这些国家的“铁三角”组合——就是上文分析的政府能力、社会自治能力和医疗能力。从概率上讲,那些拥有更强大的政治领导阶层的国家,那些政府能力较强、社会自治能力较强、医疗能力较强的国家,更有机会控制疫情的规模,并把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上;相比而言,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发展中国家,就更容易导致严重的社会灾难和人道主义危机。
单就如何控制疫情导致的死亡率来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新冠肺炎研究资源中心的报告认为,影响死亡率的是三个已知因素和若干未知因素。这三个已知因素分别是:已检测人口的规模,人口的年龄结构,以及医疗系统的承受力。实际上,这里能够人为干预的因素,主要是医疗系统的承受力。如果疫情集中暴发,加上医疗资源准备不充分和供给不及时,在救治大量蜂拥而至的重症患者过程中容易导致“踩踏效应”,结果是大量患者就会由于得不到救治而死亡。因此,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在现有条件,尽可能提前准备、提供充足的医疗资料,为可能到来的疫情高峰做好准备,成为控制死亡率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