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8年下场时,李一男相信钱的问题解决了,他曾表示,公司没有一天缺过钱。 他也从来不觉入场晚就没有机会,“品牌的出场顺序并不是最重要的”。 只是这一次,野心没有照进现实。
02 罪魁祸首是大乘汽车吗?
目前,外界对自游家解散原因的猜测中,热度最高的,是与大乘汽车的合作。 2018年下场造车时,李一男设想的生产方式是代工。 据财新报道,初期牛创(火星石科技前身)与北汽新能源接触,希望对方的常州工厂代工,但囿于政策收紧,委托方申请代工的难度在上升,李一男后来决定放弃代工模式,转而与其他车企合作造车。 在另外的一则报道中,李一男的说法是,他想找一家代工厂生产,但看了一圈发现,代工充其量只能把别人的车“换壳”,做不出他想要的产品。 牛创找到的合作方,正是现在被外界看做“坑”了它的大乘汽车。 双方走上合作之路时,大乘汽车早已陷入了债务危机。 大乘汽车创立于2018年,老板是原众泰汽车董事长吴建中的儿子吴潇,当年9月品牌正式发布。 接下来两年,大乘汽车高开低走,在2020年初遭遇资金链断裂危机,2021年4月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有熟悉大乘汽车的人士曾透露,大乘汽车的债务可能将近百亿元。 尽管债务缠身,但当时大乘汽车有自游家最需要的资源——生产资质。2018年,大乘汽车收购了江西江铃集团轻型汽车有限公司,获得了燃油车、新能源车的生产资质。 问题恰恰就出在了生产资质上。 2018年,大乘汽车确实拿到了生产资质,但是生产资质你得用,长期达不到要求会被取消。 自2021年1月1日起,史上最严的国六排放标准正式施行后,大乘汽车因不合规陷入到了停工停产危机中。 粗略从那时算起,大乘的生产资质目前正处于“24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是一个极其微妙的时间节点。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中第23条规定: 对于停止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24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工信部给予特别公示,在恢复生产之前,工信部要对其生产资质进行复查。 与这条规定相对应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方法》中第34条提到: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予以特别公示。经特别公示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工信部在公示期间不予办理准入变更。 对乘用车车企而言,“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标准,是连续两年年均乘用车产量少于2000辆。 颇为矛盾的一点在于,市值榜在工信部网站查询后,发现目前大乘汽车并未被“特别公示”,但今年8月份,《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新增的生产资质名单中,并未出现大乘汽车的名字。
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大乘汽车近期处于资质复审的阶段,结果很可能是未通过,这直接导致了近日自游家的风波。 汽车公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有知情人士称,在两个月前的发布会期间,工信部曾经通过常州政府向李一男传话,意思是,“先不要开发布会,资质审核还没有过,低调一些”。显然,李一男没有这么做。 那为什么接手大乘汽车另一个生产基地——抚州生产基地的比亚迪,却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有知情人士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大乘汽车的资质过户审批还在走程序。最重要的是,比亚迪自己有生产资质,目前用的也是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