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人文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热评

旗下栏目: 高层 国际 时政 热评

中国白酒暗战30年:茅台、五粮液曾是小弟,这些酒企轮流做老大(3)

热评 | 发布时间:2019-07-02 | 人气: | #评论#
摘要:秦池酒,投标金额为3.212118 亿元! 有记者问:秦池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姬长孔的回答足以震惊全场,他说:这是自己的电话号码。 吴晓波在书中感

“秦池酒,投标金额为3.212118 亿元!”

有记者问:秦池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姬长孔的回答足以震惊全场,他说:这是自己的电话号码。

吴晓波在书中感叹道:这一刻,姬长孔肯定终生难忘。秦池和他的事业在此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且不管其中飘浮着怎样的疑云或荒诞,毕竟那个梅地亚中心的11月8日是属于秦池的。

只是,姬长孔每天一辆加长林肯,成了不能实现的梦。

仅两个月之后,一则关于“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系列报道,揭开了这个县级小酒厂造梦背后的秘密。

媒体通过暗访调查发现,秦池每年的原酒生产能力只有3000 吨左右,他们从四川收购了大量的散酒,再加上本厂的原酒、酒精,勾兑成低度酒,然后以“秦池古酒”“秦池特曲”等品牌销往全国市场。

又一个“标王”坠落了。

以孔府宴和秦池为代表的鲁酒,在九十年代大放光彩。只不过,这高光时刻太短暂,像一颗流星划落。

03

茅台封神

 

1997年,“标王事件”给白酒行业招致无数质疑,成为白酒行业的一道伤口。随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市场消费陷入疲软状态。

这一年,秦池连预期销售额15亿元的一半都没完成,仅为6.5亿元,第二年更是下滑至3亿元。

秦池倒在了沙滩上,只是白酒业寒冬的开始。1998年春节前发生山西“朔州毒酒案”,震惊全国,种种因素一时间叠加了起来,致使行业危机加重。

1997~2001年,中国白酒行业滑入低谷,很多名酒企业在破产边缘挣扎,行业一路下行到2002年,白酒产量从最高峰的801万千升锐减到380万千升。

寒冬意味着改革创新与寻求突破,谁先走出去谁就能感受到春天。

1998年五粮液第四次提价,售价一举超过茅台,成为当时价格最高的名酒。

 

中国白酒暗战30年:茅台、五粮液曾是小弟,这些酒企轮流做老大

▵ 2013年09月30日,重庆,市民在关注五粮液白酒

 

 

次年4月,一位戴着黑色大方框眼镜的老人来到五粮液酒厂,意味深长地说了句:“要好好保护五粮液这块牌子。”这年,五粮液被摆上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的宴会桌。

那时候的五粮液,成为国内白酒行业无可争议的王者。

虽然白酒行业进入了疲软期,“酒王”五粮液却供不应求。1998年,王国春做出一个重要决定:代工+贴牌。

于是,五粮液阵营里相继出现了五粮春、金六福、川酒王、送福液、铁哥们、熊猫酒、龙虎酒等一堆子孙品牌,有媒体用“泛滥”形容。

过度贴牌生产,虽然增加了收入规模,但是生产管理问题频出,主品牌价值被稀释,伤及母体,让五粮液失去了高端白酒的定价权,为日后的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

汾酒上市四年之后,资本市场迎来了五粮液。1998年4月,五粮液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首周市值为171.68亿元。

茅台的转变也在这一年。“茅台要发展,就必须进入市场,除此之外并没有第二条路可供选择。但茅台真正进入市场却是从1998年开始的。”时任茅台集团董事长的季克良说。

 

中国白酒暗战30年:茅台、五粮液曾是小弟,这些酒企轮流做老大

▵ 茅台集团前董事长季克良

 

 

那年,茅台出现了滞销的情况,袁仁国临危受命,出任茅台集团总经理。

他为茅台组建了史上第一支营销到队伍,号称“敢死队”,包括袁仁国在内共18人。袁仁国指挥他们奔赴全国,同时,茅台集团也开始转制,激发自身活力。

1998年被视为茅台营销创新的元年。茅台酒厂提出了“难中求进、改中求进、抢中求进”的三步走战略,“以市场为中心,生产围绕营销转,营销围绕市场转”写进茅台的发展纲要。

2001年8月,资本市场终于等来了姗姗来迟的茅台。贵州茅台上市首周,市值仅92.53亿。而同期,五粮液的市值已经达到193.64亿元,是贵州茅台的2倍多。

责任编辑:良贤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人文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