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人文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热评

旗下栏目: 高层 国际 时政 热评

汉服“出圈”:在中国街头,有几百万人穿汉服

热评 | 发布时间:2019-11-25 | 人气: | #评论#
摘要: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显影 关注 ​还在山东上大学的小泽,行李箱里放着四套汉服,她刚参加完西塘汉服文化周,又跑来杭州看汉服秀。为了学习传统妆照,小泽甚至远赴成都。她说

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关注

 
​还在山东上大学的小泽,行李箱里放着四套汉服,她刚参加完西塘汉服文化周,又跑来杭州看汉服秀。为了学习传统妆照,小泽甚至远赴成都。她说山东的汉服氛围不浓厚,只好一直四处跑活动。
 
做工程的子衿从广州坐了一晚动车到嘉善参加汉服节,路上有乘客问她,穿汉服不觉得突兀吗?她立刻回答道:“吃洋快餐不觉得突兀,倒觉得自己老祖宗的东西突兀了。”子衿喜欢汉服已有五年,只要情况允许,她就穿汉服上班。
 
客居西班牙的云翮是一位“老袍”,多年前在网络论坛碰上“汉服”这个概念,人在异乡的他一下子找到了精神归属,并开始学习制衣,穿自制的汉服出门。现在他打算回国做自己的汉服品牌。
 
即使在大众眼中,汉服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但不可否认,它强大的感召力却是实实在在的。越来越多像子衿一样热衷汉服文化的人,开始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穿着汉服。对他们而言,汉服不仅是一种复古的服饰,更赋予自身一种强烈的身份认同,以及超越庸常的生活体验。在这种魅力下,汉服不甚舒适的穿着体验,可以忽略不计。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入圈”,汉服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爱好者更关心汉服的形制和样式,或因汉服网红的魅力“种草”。而早年间汉服圈所带有的汉民族主义色彩,也因汉服的属性变化而淡去。
 
 
 
2015年-2018年,汉服消费群体与总产值变化
 
(数据来源:“汉服资讯”公众号)
 
事实上,这场由民间自发的“汉服复兴运动”,已持续了十五年,但近几年才逐渐进入大众的视线。据专门整理汉服相关信息的自媒体“汉服资讯”统计,2017、18年,淘宝排行前十汉服商家总产值,每年都实现50%左右的增长,至2018年达3.16亿元。据估算,2018年的汉服产业市场规模为10.34亿元,全国的“同袍”数量,达两百万人。
 
遍地开花的“汉服节”
 
随着汉服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国内大大小小的汉服文化活动随之涌现。规模较大的,有西塘汉服文化周、“中华礼乐大会”、共青团中央发起的“中国华服日”等,而各种小规模的汉服活动,更是多如牛毛。
 
第七届西塘汉服文化周,大批汉服同袍汹涌而至。
 
各式各样的汉服活动,被圈内人称为“大型种草拔草现场”,汉服好坏,在活动参与者身上一目了然。很多陌生同袍交流的第一句话,都从夸奖对方的衣服好看开始。因此,汉服节也成为商家推广的重要阵地。
 
比如在这次西塘汉服节,成都一个汉服品牌,凭借六个男模特组成的“未婚夫方队”,在抖音上收获了上百万点击量。汉服行业利用粉丝经济,将可观的流量转化为订单。
 
杭州“华裳九州”汉服秀,票价从188到888不等,现场座无虚席。
 
汉服模特冬小蜜,在圈子诞生之初已接触汉服,她的本职是舞蹈老师,在一次年会表演上意外走红后,走上了汉服kol的道路。目前在微博上已有九万同袍粉丝。
责任编辑:良贤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人文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