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出圈”:在中国街头,有几百万人穿汉服(3)
热评 | 发布时间:2019-11-25
| 人气:
| #评论#
摘要:杭州人冬冬,入坑两年。汉服圈对他最大的影响,就是使他有出门社交的动力,现在每到周末,他会穿着汉服,开车到城里参加同袍聚会。 他认为同在一
杭州人冬冬,入坑两年。汉服圈对他最大的影响,就是使他有出门社交的动力,现在每到周末,他会穿着汉服,开车到城里参加同袍聚会。
他认为同在一个小圈子,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信任和友善,“虽然不会很热情地打招呼,但路上碰到同袍,也会点点头。如果在开车时遇到,我甚至会招呼对方来搭便车。”
也因为彼此共同的爱好,他们更容易产生交集,获得共鸣。这在人际关系疏离的现代社会中,弥足珍贵。
但即使穿的是传统服饰,同袍聚会依然离不开拍照、逛街、唱k等“现代趣味”,甚至穿着汉服去蹦迪,才是他们的日常。而那些古风洋溢的活动——踏青赏花、吟诗作对,其实很难吸引年轻同袍参与。
“到最后还是变成一群人自拍、互拍。”冬冬说,“像古人一样生活,不太现实。”
唯一不同的是,在不断使用汉服的过程里,冬冬开始认识不同朝代的服饰风格,人们的穿衣习惯。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他的生活里,产生了实实在在的连结。
周末,冬冬在杭州同袍聚集的河坊街
时间倒转回2003年11月22日,郑州人王乐天穿着自制汉服走上街头,有路人惊呼“日本游客来了。” 这个近乎滑稽的误会下,汉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多年以后,汉服虽未得到官方承认,甚至圈内各门各派,对汉服的争议也从未止息过。但汉服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传统该如何存续的讨论和思考,这不失为一种积极意义。
汉服不只是一件衣服,它更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话语,借由汉服重新定义“我是谁”,表达个人的志趣和品味。汉服上身,人们希望由此从卑琐凡俗的现实中逃逸,或是在随波逐流的人群中“逆行”。
在皮肤之上那层薄薄的布料中,找寻并重构着自我。
图、文/财新记者 梁莹菲
图片编辑/杜广磊 王炳皓(实习)
版面一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