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人文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热评

旗下栏目: 高层 国际 时政 热评

汉服“出圈”:在中国街头,有几百万人穿汉服(2)

热评 | 发布时间:2019-11-25 | 人气: | #评论#
摘要:明显感觉到,这两年汉服的商演特别多,商家不再满足于模特上台走一圈这种套路,他们希望节目有具体内容。冬小蜜说。 但她又坦诚到,参加这些活动

 
“明显感觉到,这两年汉服的商演特别多,商家不再满足于模特上台走一圈这种套路,他们希望节目有具体内容。”冬小蜜说。
 
但她又坦诚到,参加这些活动,并不会拿到很高的酬劳,小的汉服品牌就更难拿出高价钱去请网红站台了,更多是因为对汉服的爱,所以互相扶持。
 
面对增速迅猛的汉服粉丝,主办方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位偶尔兼职汉服模特的同袍,也有过类似的经历。素人参加大型的方阵游行,走秀,商拍,只能得到很少报酬。有时只有一件样衣,一份盒饭,甚至是自掏腰包。
 
 
 
冬小蜜忙碌的一周,走红以后,她频繁接到商业拍摄、走秀一类的工作,为了保持热度,还要和其它网红合作,组cp,每天花大量时间与粉丝网上互动。
 
艰难发育的初创品牌
 
汉服盛会遍地开花,离不开商家旺盛的推广诉求。这片繁华,是无数创业者,将一条零散残缺的产业链慢慢连接起来的成果。
 
传统服饰工艺断代已久,量产一件工艺成熟的汉服,并非易事。十五年前汉服刚兴起,爱好者得从专业论坛下载纸样,再找做戏服或角色扮演服的裁缝订做,布料也没法讲究,路边能买到什么就用什么。
 
十五年后,汉服行业总产值已达十亿,愿意生产汉服的厂家依旧寥寥。目前,国内走上大批次生产的汉服品牌不到十家,多数商家通过小批量定制销售,或是以团购、发行限定款等方法,促进买家消费,降低压货风险。
 
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在产量和成本之间寻求平衡,对于初创品牌来说是一大挑战。
 
 上海人安臣,每周奔波在苏州往周边县城的高速路上,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到盛泽、柯桥一带找布料和印染厂,到虎丘找刺绣厂,又回到苏州和打板师讨论剪裁的细节。厂与厂之间,车程要一到两个小时。
 
去年十月,安臣在西塘汉服文化周上感受到这个市场巨大的潜力,便成立了自己的汉服品牌,工作室设在苏州吴中区一套住宅里。团队里有转型的公关人,也有动漫圈的资深coser。从研究形制、设计图案开始,四个男生终日埋首在图纸和样品之中。一年后,他们推出了第一个系列。
 
汉服对形制有严格限制,因此只能在布料、刺绣、配饰细节上多做文章,每增加一道工序,时间成本和生产成本都相应地上涨。做工复杂加上订单量少,单件汉服的加工费,是一般时装的十到二十倍不等。
 
安臣目前以团购预售的模式销售,预订人数达标后,开始投入生产。期间他要不断和粉丝汇报制作进度,安抚被“快经济”惯坏了的买家。汉服的生产周期可以长达两个月、半年甚至一年。对于没什么话语权的初创品牌来说,在约定时间内交货尤其重要,如果工期过度延误,可能会出现噩梦般的退订潮。
 
创业虽难,市场惊人的增长速度却有目共睹。安臣生产的第一批四百套限量版汉服,定价1980元,两周内销售一空。目前他们正在开发四套不同款式的汉服,并由多家供应商供货以减少工期。
 
 
 
上海市普陀区一家汉服体验馆。线上的红火也带动了线下的产业。“汉服写真”“汉服体验馆”“汉服茶座”等等业务应运而生。汉服穿搭门槛较高,体验馆给“萌新”提供穿搭意见,科普每种单品的来历。这种经营模式大大提高了顾客粘性。
 
同袍之谊
 
 
 
西塘汉服文化周开幕式前,无聊等待中的同袍相互攀谈
责任编辑:良贤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人文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