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李文涛再次在朋友圈发文表示,“京东卡商家命门是真的”,有商家真的被罚了却敢怒不敢言。他再次强调京东的做法属于“二选一”,双11的优惠券,就是促销的核心,京东不让商家用抖音的大促优惠券,本质上就是不准商家参与抖音的大促。 这场裹挟着平台博弈与商家争议的风波,还没有完全平息。京东高举“用户权益”的大旗,抖音坚守“公平竞争”的阵地,而像美的这样身处其中的商家,则在巨头的夹缝中努力维持着平衡。
“二选一”,究竟成不成立?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二选一”是一个极为严厉的指控。京东的行为,究竟是主动比价为消费者谋取最低价格,还是变相让商家在平台之间“二选一”?我们可以从法律、消费者与商家的不同视角分别审视。 先来看看法律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不得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以及技术等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在平台内的交易、交易价格以及与其他经营者的交易等进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或者向平台内经营者收取不合理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利用数据和算法、技术以及平台规则等从事前款规定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李圣对「定焦One」称,“如果京东如商家爆料中所说,通过成立巡查组监控抖音直播间价格,禁止商家使用抖音大促优惠券,对在其他平台售价更低的商家威胁巨额罚款,那么,这些行为与监管部门认定的‘禁止平台内经营者参加其他竞争性平台促销活动’的‘二选一’行为特征相符。” 他进一步指出:“虽然京东辩解称是‘主动比价’以保障消费者权益,但这种通过限制商家在其他平台的经营行为来维护自身价格竞争力的方式,缺乏充分的正当理由,很难被认定为只是正常的市场竞争行为。” 换言之,如果“比价”行为实际构成了对商家跨平台经营的限制,就可能触及“二选一”的法律红线。 但也有专家认为,“二选一”通常是指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强迫商家只能在特定的平台上经营,京东此次的要求是价格约束而不是“强制独家”,因此与传统意义上的“二选一”有所区别。 其次,站在消费者层面,大多数人认为,如果平台通过“主动比价”确保商品的价格不高于其他渠道,消费者自然是受益也支持的。不过,也有少数人担心,如果这一机制导致商家经营成本上升,最终成本可能还是会转嫁给消费者。
最后,从商家视角来看,他们的反馈更为复杂。 两位京东自营商家对「定焦One」表示,京东并未禁止他们使用其他平台优惠,但要求必须保证京东平台上的价格与其他渠道一致。 经营3C配件店铺九年的林佳透露,当京东发现他们在其他平台有更低价格时,通常不会直接罚款,而是要求她在30分钟或1小时内完成“跟价”。若超时未调整,京东采销人员会强制调价。她表示,其它平台也有类似比价机制,但对她的类目管理相对宽松,而京东自营特别严格。 她讲述,尽管他们在全平台设置的价格一致,但某些平台会额外发放优惠券,造成差价。在京东的跟价规则下,这部分优惠差价需要由商家自己承担。 林佳解释称,就她自己的情况来说,京东的点位(平台分成比例)比其他某些平台更高,“按原来的定价卖都可能亏钱,更不用说额外补贴了。” 另一名自营商家白茶表示,从2024年618开始,他感觉到京东对价格的管控收紧,尤其是今年还有专门的查价巡查组,在物流履约、采购单履约等方面也更加严格。“曾经同一个订单出现了两次罚款,问采销原因,他们也说不清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