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侃见财经
进入2025年后,白色家电行业的关键词变成了“分化”。 从当下的市场格局来看,头部即美的、海尔和格力三家,其占据了市场大部分的份额。在这种背景下,二线以及三线家电企业的困境,则愈发明显。 以二线家电龙头海信家电为例,作为海信集团旗下主要的家电上市公司之一,其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15.33亿元,同比增长1.35%;净利润为 28.12亿元,同比增长0.67%;扣非净利润为23.27亿元,同比增长1.65%。
具体到第三季度,海信家电实现营收221.92亿元,同比增长1.16%;净利润为7.35亿元,同比下滑5.40%;扣非净利为5.09亿元,同比下滑13.08%。 拉长周期看,自2024年三季度开始,海信家电的业绩就已经明显滞涨。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家电大盘(不含3C)零售额同比增长9.2%,对比来看,海信家电的整体增速还没有跑赢大盘。 可以预见,随着“国补”力度减弱,海信家电的未来或许会更加艰难。 遭遇增长困境 海信家电集团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84年成立的“广东珠江冰箱厂”。 1990年,海信家电集团率先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先后于1996年和1999年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当时国内少有的、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家电企业,而有了两地资本市场的助力,海信家电开始通过对外并购加速扩张。 2005年,海信集团通过旗下的海信空调有限公司,开价9亿元收购科龙电器26.43%的股权,并最终以6.8亿元完成交易。 作为当时国内白色家电的龙头企业,科龙2004年销售额达到84亿元,在冰箱和空调领域均位居行业前列。这笔交易完成后,海信不但一举获得了“科龙”和“容声”两个具有深厚影响力的品牌,其也从以黑色家电为主的企业,迅速成长为黑白电均衡发展的综合家电集团。
2018年,海信集团又完成了对欧洲家电巨头Gorenje的收购,获得其95.42%的股份。资料显示,Gorenje成立于1950年,是欧洲家电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在厨电和洗衣机等产品方面有较强实力。通过对Gorenje的收购,海信集团顺利打开了欧洲市场,并开始进行全球化布局。 经过这么多年的收购和整合,当下的海信家电已经成为一家多品牌、全品类的家电巨头。 不过,虽然布局很多,但从细分业务来看,海信家电的主要营收来自暖通空调和冰洗两大类产品,以今年上半年为例,暖通空调实现营收236.9亿元,营收占比为48.02%;冰洗实现营收153.9亿元,占比为31.2%,而“其他主营”实现营收66.13亿元,占比为13.4%。 要知道,当下的家电市场,尤其是在白电领域,美的、海尔和格力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以空调这一细分产品为例,根据奥维云网此前发布的2025年7月全渠道空调销量数据,美的以29%的份额位居榜首,格力以17%的份额位列第二,海尔以15%的份额占据第三,三家企业合计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62%,排在第四的小米份额也有10%。 由于主营业务和美的、海尔、格力高度重合,在三家巨头已经“吃掉”了大部分市场的背景下,海信家电面临的竞争压力自然越来越大。 以核心的暖通空调业务为例,今年上半年暖通空调的营收增速为4.07%,虽然依旧保持增长,但不及去年同期的7.59%,并且暖通空调业务毛利率也下滑1.56个百分点至27.12%。随着空调业务增长放缓,海信家电也开始遭遇增长困境。 根据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海信家电营收增速仅为1%,净利润增速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