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集团发展面对的内部环境。“大病初愈,仍在康复”,这是对集团公司现状的精准画像。从“保壳脱困”的三年到2019年的“振兴崛起新三年”开局起步,集团公司的各项工作均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客观地讲,我们还存在着一系列与生存发展要求极不相适应的问题,与先进企业横向比差距仍然很大——
理念境界上的差距。一些干部视野不够开阔,总是围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定思路看问题,自我感觉良好,老大派头十足,对标意识淡漠,赶超思想缺失;企业文化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虽已明确,但远未达到全员内固于心、外化于行的程度,愿景使命的感召力、企业文化的引领力还很薄弱;集团从战略的高度提出并推行精益化管理,但有个别人说风凉话甚至刻意阻挠精益化管理的正常推进。
体制机制上的差距。行政化色彩浓,管理层级多,“部门墙”林立,层级壁垒森严;体制机制上的弊端,养成一些干部屁股离不开凳子,官僚气十足,工作上要么唱高调下指令,要么纸上论道夸夸其谈;体制机制的不活,造成一些想干事的干部怕问责,一些四平八稳的干部怕担责;体制机制上的僵化,导致企业各类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比较低下。
产业结构上的差距。目前集团公司的产业结构仍是“一煤独大”,产业链条短且处于低端,非煤产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不高;金融、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滞后,新兴产业还处在培育期;“两个储备”不到位,转型发展项目少,缺乏支撑性项目,创新人才匮乏,产业创新乏力。
运营管理上的差距。运营管理流程陷入“烦琐哲学”,一些部门和干部员工老拿流程说事、挡事、推事,流程俨然成了他们免责、推责的挡箭牌;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盲区和薄弱环节,隐患排查治理不力,日常监管流于形式;有的煤矿管理不到位,生产组织粗放,成本控制粗糙。
精神状态上的差距。经过“三年三步走”后,我们从死亡线上爬了起来。于是乎有些干部员工就产生了自满心理,有了该歇一歇、缓一缓的思想。有的遇到难题绕着走,遇到困难畏缩不前,抓改革转型的决心和魄力不足,缺少战难斗险的勇气,丧失了斗志;有的“等、靠、要”思想严重,坐在树下等桃掉,缺乏自我奋斗的精神;有的得过且过,无所事事,成天混日子。
凡此种种表明,我们还远远没有到了额手相庆的时候,仍然面临“外忧内患”、内外承压的严峻复杂形势。作为企业,“活”下去才是硬道理;但“活”下去并非易事,健康的“活”下去更难;而我们既想“活”下去又要“活”得好,关键就在于变革!
“变则通,通则存,存则强”。我们必须顺时应势、以变应变、主动求变,通过自我变革、全面变革、彻底变革,才能真正走出一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阳光大道。
充分认识全面变革的紧迫性——“逆水行舟,慢进则亡”的企业生存法则让山煤变革刻不容缓
当前,在一部分干部员工中存在这样一种认识:集团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保持住巩固住就满可以了。而变革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不可冒进,可以先等一等、看一看。
这种思想很可怕,更要不得。
我们不妨反问一下自己:难道我们活在当下,就能安然无恙了吗?
“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这是我们当前所处的这个竞争性社会的一大显著特点。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全球层面,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大潮之中,我们集团公司面对的竞争绝不仅限于省内、国内,而是全球性的。这就要求我们的人虽然在山西,但决不能把发展的目光也完全局限于省内、局限于省内兄弟企业,甚至都不能局限于国内、局限于国内同行业。如果我们还是这样做,就无异于“坐井观天”,结果注定是死路一条。而这,也正是集团之所以明确提出“山煤的发展必须瞄准世界一流、国内领先企业”的根本原因所在。
“逆水行舟,慢进则亡”。时间不等人、环境不等人,我们惟有大胆变革、迎头赶超,才有可能转危为机、化危为安。我们必须学会同时间赛跑,同对手赛跑,积极拥抱变革,主动融入变革,在变革中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