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说,作为国内“非传统安全研究”中最基本的一个语词,“非传统安全”这一汉语表述,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具有科学性,非常值得怀疑。本章之所以用“可疑的‘非传统安全’一词”作题,而没有写成“可疑的‘非传统安全’概念”,就是因为如果“非传统安全”果真是个概念,那么它就不可疑了;我们之所以说其可疑,则是因为通过下面的讨论可以证明,汉语“非传统安全”本身并不是一个概念,而仅仅是一个由不恰当的翻译而形成的一个不恰当的汉语新词,而且很可能也是一个不合汉语语法的语词。 正如有的语言专家指出的那样,“非传统安全”(non-traditionalsecurity)“是从英语中翻译过来的,要成为现代汉语的一个新词语,也有是否符合现代汉语构词特点与表述习惯的问题。”[①]事实上,“非传统安全”及相应的“传统安全”这两个汉语语词不仅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而且在逻辑上也不成立,因而难以成为一个合乎语法的汉语新词,更不能成为一个合乎逻辑的科学概念。在此,我们暂不讨论把英语non-traditional security翻译成汉语“非传统安全”是存在什么问题,而先按科学认识论和逻辑方法论揭示的科学认识过程,通过类比、旁证这样的经验性归纳,得出一个并非完全可靠的假定,然后通过原因探讨来初步论证这一假定,使其成为一个可以初步成立的结论。 在进行“逻辑类比”、“权威旁证”、“原因探讨”之前,我们先把“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更清楚更准确地解析为“传统的安全”和“非传统的安全”,并把它们呈现给熟练掌握和自如运用汉语的所有人,这时大家是否觉得这两个汉语语词有些别扭呢?如果一个人此前还没有接触过汉语环境中的“国际问题研究”特别是其中的“安全研究”,那么答案十有八九是肯定的,因为这就如同让他们在汉语中读出“传统的卫生”和“非传的卫生”一样。我本人在刚刚接触这种表达时,就有这样一种别扭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告诉我,这一汉语表达是不成立的。现在,我的语言感觉似乎已经习惯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表达,但是我的理性却还在不断提醒自己,这样的习惯可能是一种对错误的习惯,它并不能否定对上述两个语词不成立的直觉。 因此,我们要从逻辑学提供的“类比”方法开始,对此直觉进行理性的讨论和合乎逻辑的论证。 多年来,在进行安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论文、著作、会议等不同形式,多次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汉语中的“安全”,无论在什么含义上,表达的都是一种“状态”,而且是一种客观状态。[②][③]这样一种状态,不能用“传统”与“非传统”来划分,不能把其分为“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而汉语中已经出现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表达和语词,都是没有相应客观对象的“虚假概念”。[④] 虽然我们至今对此深信不疑,同时也得到少数同行的认可,但我们以前并没有找到相应的语言学和逻辑学根据。但是现在,我们准备先用逻辑学提供的“类比”方法,对上述观点做某种程度上的说明,然后再做进一步的论证。 我们用来类比的一个语词是“卫生”。在汉语中,当听到或看到“传统卫生”和“非传统卫生”(或“传统的卫生”与“非传统的卫生”)这样的表述或文字时,我们会有什么感觉呢?相信大多数人会感到这种表达有些别扭。这说明,汉语中的“卫生”不能分为“传统”和“非传统”,不能表述为“传统卫生”与“非传统卫生”。同样,对“健康”也不能用“传统”与“非传统”进行划分,既无法说“传统健康”,也无法说“非传统健康”。与此相反,和“卫生”、“健康”相关的“医术”、“医疗”,则可以分为“传统的”和“非传统的”,从而形成“传统医术”与“非传统医术”、“传统医疗”与“非传统医疗”这样一些在汉语中能够成立的表述和概念。 以上事实的存在,说明“安全”肯定是一个与“卫生”、“健康”具有某种内在逻辑相关性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与“医术”“医疗”等不具有相应的内在逻辑相关性的概念。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类比”初步认定:汉语语词“安全”,与“卫生”、“健康”一样,不能从“传统”与“非传统”角度来划分。因此,与汉语中不存在合乎语法及逻辑的“传统卫生”与“非传统卫生”、“传统健康”与“非传统健康”的表述一样,汉语中已经出现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很可能存在着语法和逻辑方面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