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中,位于宋家湾村3组的铁路K952+480处,有一段长约百米的弯道。村民回忆,仅在这一处就有至少8人被撞身亡,因此也被村民称为“死亡弯”。
“禁止通行”警示牌旁,跨过铁轨上山耕作的村民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事故频发之下,K952+480弯道上设置了4处安全警示标识,密度明显高于村里其他铁路区段。但据记者实地观察,警示措施并没有减少村民穿行于此,弯道边的土路上甚至被长期踩踏出一条小路。 村民宋富粗的房子就在“死亡弯”边上,拇指头大小的煤粒经常掉落在家门口。早年火车震动大,他家屋顶上的瓦片经常被震掉。他好几次亲眼看见村民在弯道被撞身亡。他的妻弟也是夏天坐在弯道边乘凉,起身时被火车撞身亡的。 不少村民的房子紧邻铁路两侧,一些房子大门正对铁轨,村民要想出门,必须横穿铁轨,形成房屋与铁路共生的村居格局。此外,村里大部分村民住在山下,近一半耕地却在山上,一些事故便发生在当事人往返途中。 尽管村庄有一座供行人和机动车通过的桥洞,但位置偏远,村民觉得不如上铁道跨两步快。 是否有安全防护措施? 基本处于开放状态 据2011年的团结报一则新闻报道称,上世纪60年代设计时,焦柳铁路该区间大部分为偏僻山区,基本处于开放状态,随着城市发展扩容,该区间9.341公里长的铁路沿线两侧,民居多达千栋,居民10万余人。 村民宋富粗回忆,1971年铁路开工前,规划的线路横穿村子,铁轨铺设的地方原来是房屋和田地。当年他家房子一部分在规划红线之内,拆除了其中三四间为铁路让道,剩余部分紧邻铁轨,最近处不足3米,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今天。 根据2014年起施行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铁路两侧应当设立线路安全保护区。安全保护区的范围根据铁路类型和所在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村镇居民区,高铁的安全保护区为15米,焦柳铁路这样的普铁为12米。 邻村禾家村站站长张晓东表示,焦柳铁路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一条很老的线路,1971年建设时,铁路相关法律还不健全,铁路设计缺少长线规划,土地征收需要的财政资源紧张,导致沿线大量房屋保留在了安全保护区内。
村民刘先勇家大门正对铁轨,距离不到1米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作为宋家湾村离铁轨最近的住户,刘先勇家院子的大门距离铁轨只有约0.8米。多年前的一天,妻子早上去铁路对面的山上割麦子,八九点钟回来给小儿子喂奶。孩子听见妈妈的声音就从院子冲出去,奶奶跟在后面一把把孩子扯回,火车就从面前的铁轨上呼啸过去。这次惊险后,刘先勇家的院门就常年关着,这些年,他家被火车碾死了4只狗。 2023年4月24日,村民宋健周被75km/h行驶的38040次列车撞身亡。这起事故后,村民感觉到,火车过村时鸣笛明显变多,从进村开始持续鸣笛,一直到穿过两个隧道后驶离。铁路相关部门还在“死亡弯”安装了一个安全提醒喇叭,当检测到有人横跨铁轨时,喇叭会自动播报,督促行人立即离开,这是村里铁轨上唯一的安全提醒喇叭。 铁路周边为何不封闭? 历史遗留问题 预防火车撞人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在铁轨两侧安装防护栏,把沿线封闭。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设计开行时速120公里以上列车的铁路,需要强制实行全线封闭。焦柳线的设计时速刚好是120公里,因此,安装防护栏并不是强制性的。 邻村禾家村站站长张晓东坦言,焦柳线是有着特殊意义的战备铁路线,承担政府任务更多,核心目的不是商业盈利。这条铁路穿过山区,为了预防泥石流等灾害,每年汛期全线的客运列车还会停掉,这些因素导致焦柳线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