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监测、追责? 面对烟花秀是否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质疑,江孜县分局表示,“目前来看,当地生态暂未受到破坏,后续也会持续观察”。 但刘新海并不认可这一说法,相反,“目前”两字是最大的问题。“生态破坏往往有滞后性,不是点燃烟花后没看到死鸟、没看到草枯,就没事。” 他指出,根据收集的资料以及统计学和国际上关于环境监测的惯例,要判断高原生态是否受损,至少需要进行3年的跟踪评估。根据《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需要用遥感技术,看植被覆盖度有没有下降;定期采样土壤,检测有没有化学残留。另外,也需监测冻土,看烟花的热量会不会影响冻土稳定性;还需要观察野生动物的活动轨迹,看它们是不是还会回到原来的区域生活。 “现在只靠肉眼观察就下结论,并没有后续明确的监测方案。”刘新海说。 9月21日,蔡国强工作室发表声明称,将主动配合第三方机构及相关部门,就此事对自然生态造成的影响进行多方面的评估,并将以实际行动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如确有环境影响,愿意尽全力采取补救恢复措施。 同日,日喀则也发布情况通报称,日喀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委网信办官微此前发布的通报 如果后续监测发现确对喜马拉雅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应怎样追责?刘新海认为,最先担责的是审批和监管部门:如果公安机关没有发放焰火燃放许可证,生态环境局没要求环评,相关责任人可能违反行政许可法、环境保护法。 其次是活动主办方。“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西藏自治区政府可以要求主办方承担修复费用。此外,检察机关、环保组织等也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刘新海说。
他指出,未来若想避免类似争议,需明确所有在高原举办的有可能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和公安许可缺一不可,且必须开展“高原专项环评”,不能用“环保材料”当挡箭牌。另外,环境监测方案也要对公众公开,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高原生态经不起试错,每一次活动都该多一分敬畏,少一分随意。”刘新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