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热评

旗下栏目: 高层 国际 时政 热评

央视网评:百万公厕“建而不用”,怪谁?

热评 | 发布时间:2025-07-22 | 人气: | #评论#
摘要:2025-07-21 20:43 北京日报客户端 没想到,都2025年了,我们有些地方的群众还在为怎么上厕所而烦恼。近日,总台《财经调查》栏目组曝光,山西运城稷山县多个村庄建了新公厕,却不对外开
2025-07-21 20:43·北京日报客户端

没想到,都2025年了,我们有些地方的群众还在为怎么上厕所而烦恼。近日,总台《财经调查》栏目组曝光,山西运城稷山县多个村庄建了新公厕,却不对外开放,任由露天旱厕臭气熏天。

据当地村民反映,这些公厕有的从未启用,有的只在领导视察时开放,即便在作为“示范村”的吉家庄村,公厕也仅“择活动日”供村民使用。当记者追问为何有厕所不用时,竟有村委工作人员以“担心村民素质低,导致公厕维护难”为由搪塞。

这“素质论”的荒谬,在公厕大门紧锁的现实中显得格外刺耳。无论素质高低,厕所使用后需要维护本是常识。2022年,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就在联合通知中明确要求,农村公厕要让村民“用得上、常受益”,并须落实“有专人管理、有经费保障、定时清洁”。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地方政府、包括村委会也应承担起管理和维护之责。

然而,当地却有人以“维护难”为借口,将公厕“一关了之”,这本身就暴露了“懒政”思维。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记者后续发现,当公厕大门紧锁时,当地融媒体却将开放的公厕画面用作宣传素材,村委工作人员在电话采访中也宣称“已打开”——惠民政策俨然沦为了一场粗劣的“示范秀”。

这场“秀”的背后恰恰暴露了自身的无能。一方面,公厕维护本有专项经费和补贴支持,单纯以“没钱”逃避本职,实在站不住脚。早在2018年,《运城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就明确规定,市、县(区)政府应保障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经费。稷山县公布的2021年农村“厕所革命”户厕改造报告更显示,各级财政投入高达1092.04万元,目标明确包括“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如今,钱花了,公厕也建了,承诺的长效管护却踪影全无。

另一方面,即便经费紧张,也绝不能当作不作为的借口。上述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这意味着地方政府本可通过招标、市场化运营等政策许可的灵活方式解决问题,而非简单粗暴地“锁厕所”了事,甚至反过来指责“村民素质低”。这种对真问题视而不见、避重就轻的态度,何尝不是对自身履职素质的拷问?

这些年来,类似“建而不用”的案例屡见不鲜:只存在于宣传册上的球场、大门紧锁的社区活动室、沦为“办公室”的文化中心……当成百上千万元的“民生工程”经费,换来的是一堆位置不明、形同虚设的“观赏建筑”,人们不仅要警惕基层形式主义在催生新“面子工程”,更要深究、严查本该用于后续维护的经费流向何处!

公厕虽小,却是文明标志,也是检验基层最基本公共服务的窗口。当有人将公厕闲置的责任推给“村民素质低”,当人们为农村臭气熏天的旱厕掩鼻时,该追问的恐怕不是谁的“素质”低?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网络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经济报道网&北京新华佳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44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海24062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3228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