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米山工业园恒通集团煤矸石综合利用生产车间,只见生产线上源源不断产出砂浆产品。曾经困扰高平市的“工业垃圾”煤矸石如今成了建筑市场的“新宠”,靠着技术创新实现华丽转身。
作为我省重要产煤县,高平市2024年原煤产量达4185.5万吨、洗煤量3725.3万吨,随之产生的大量煤矸石,长期面临利用率不足的难题。今年以来,高平市紧扣煤矸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自然资源局、工信局等多部门协同发力,从源头管控、技术推广到政策扶持,形成了全流程治理闭环。出台《高平市煤矸石综合处置工作的指导意见》,严禁建设永久性煤矸石堆放场,鼓励企业联合科研单位攻关新技术,对标杆企业予以表彰奖励,同时推动新型墙材在建筑工程中落地应用。要求各乡镇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加强日常巡查监管,杜绝煤矸石散乱排放。
恒通集团投资6亿元建设的年产100万吨煤矸石高值化利用项目,正是高平市破解煤矸石利用难题的关键一招。该项目依托50余项发明专利技术,能生产砌筑砂浆、聚合物防水砂浆等20余种产品,经国家检测全部符合相关标准,部分产品还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目前项目一期已经建成投产,等全面达效后,项目年产值可达5亿余元,利润1亿余元,能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每年可消纳100余万吨固废,减少40余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还能释放200余亩堆存土地,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和社会影响力。”生产车间技术总负责人李旭亮给记者算了笔生态账和经济账。与此同时,恒通集团已和多家企业签下合作协议,形成了从原料供应、技术攻关到产品开发的全链条协同发展格局。
该集团联合安徽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研发出“脱硫、脱碳、分级分质”三级处理工艺,能把煤矸石里的高硫彻底去掉,其产品完全符合建筑砂浆国家标准。记者看到,煤矸石在车间经过预处理、分选、制砂、分级四个工段的精准处理,最后打包成袋,成为合格的建筑原料。眼下,订单排得满满当当,产品销往长治、晋城及河南等地。
如今,高平市依托这一项目在全国率先建成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研发、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煤矸石高值化利用示范基地,形成“固废消纳—产品制造—生态修复”的循环经济模式。
来源:山西日报,仅供分享交流,图文版权归原作者。侵删。
欢迎关注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11月7日-11月9日,由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中国硅酸盐学会工艺岩石分会联合举办的“2025第八届全国冶金固废及尾矿处理利用学术与技术交流大会暨展览”将在湖北武汉召开。本次大会本次大会以“智汇创新 低碳共赢”为主题,主要围绕冶金固废、尾矿、工程渣土、淤泥、磷基固废等固废的理论基础研究、应用技术、产品、工艺、装备、标准、产业化、典型案例等全产业链内容开展深入交流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