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不认识我,怎么行贿我?”
2023年3月21日,广州一律所会客室。化名"张某"的访客正以朋友介绍为由,虚构了个案件,上门向律师苏良治进行咨询。
十多分钟的交流中,苏良治虽对这位莫名找上门的"当事人"心存疑虑,仍与同事一道,为其提供了咨询服务。
确认对方并不认识自己后,"张某"出门转了一圈后回去,借故说要单独咨询苏良治律师其他事项,支走他的同事后开始发问,说自己在单位里被人陷害,别人伪证说送了自己钱,需要请律师追究说假话做伪证陷害自己的人。
还没反应过来的苏良治问“张某”:无凭无据的,只是另外一个人说送了你钱,怎么就能成立,有什么好担心的,和需要追究诬告陷害的?

随着“张某”的进一步提示,气氛瞬间尴尬起来,这个来上门咨询的“张某”,竟然是那份将他列为行贿人的判决书中的"受贿者",前法官杜家峰。
"你我素不相识,为何编造那五万块毁我一生?"刑满释放半年的杜家峰,带着偷录设备前来寻找真相。
而这场荒诞对峙的背后,是一桩曾被列入公安部集群战役的案件、涉案金额却从600余万被"关系运作"至20余万,然后被轻判的离奇案件。更讽刺的是,杜家峰既非该案的审判长,也不是合议庭成员。
当地纪委监委介入后,案件更显魔幻:行受贿双方素不相识的程序硬伤之外,真行贿人龚德明、"罪有应得"的检察官李大海,和被告黄大平都因"积极配合"而获轻判。更耐人寻味的是,从质监局和司法局,再到公检法的多名领导,或已经暴露出来的,或压根没被调查过的,再到出具假鉴定的机构,都获得了某种"特殊关照"。
当初被威逼作伪证的苏良治,终究没能等来承诺中的"不起诉"——2025年2月24日,法院以行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两年,罚金15万元,上诉后等待开庭中。
当真相沦为办案人员手中的橡皮泥,这出司法荒诞剧的“终章”已经恐难逃既定剧本——上诉庭多半会草草维持原判,为案件盖上"终结"的印章。而以笔者多年对法制观察之所见,这类严重依赖"言辞证据"却拒绝证人出庭、被刻意"分案"肢解的案件,往往通过判决互证完成闭环。
除非,将整个权力操弄的链条完整曝光,让所有涉事者,无论人鬼均悉数现形,及唤起更高权力部门之严肃介入,否则,无论真相还是公正,都将断难浮出水面。
1
涉案600多大案大“瘦身”,从100万到20多万,无不彰显“司法魔术”威力
湖北省公安县人民法院(2021)鄂1022刑再2号之一刑事判决书显示,2016年起,被告人黄大平未经注册商标人许可,通过深圳伟光光电有限公司、湖北恒宏光电有限公司,在深圳光明区与湖北公安县两地生产假冒三星手机外屏。
2017年4月19日,公安县市场监督局在恒宏光电查获假冒三星外屏45,495片。此案经公安部经侦局批准,列为全国集群战役,并入选2017年荆州市公安局“十大精品案件”。然而,同年11月8日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涉案数量竟从45,495片锐减至7,050片,金额也从630万元降至105.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