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腾讯朋友圈,为何逐渐“三天可见”? 2008年,腾讯投资部门成立后并经由多年发展,成为了互联网乃至整个投资圈最有权势与话语权的一极。据天眼查显示,该公开投资事件达1400多起,对外投资企业包含百余家上市公司及独角兽企业,工商追踪信息显示,腾讯通过投资直接参股的公司就达近千家。 而凭着“流量+资本”双飞轮转动,腾讯逐渐成为中文互联网圈里当之无愧的盈利王者。仅在2020年,腾讯便通过持约100家上市公司的少数股权,获得总计1200亿美元(约7816.7亿人民币)的未实现收益,约为其2020年预估利润的6倍。 但今天投资边界持续收缩,腾讯以往的朋友圈逐渐变成“三天可见”,也已成为不争的现实。 即便,它依旧被称人们成为 “最会投资的互联网公司 ”,一家在表外造出万亿生态圈的投资怪兽,可如今的腾讯除在二级市场不断减持外,其对外投资,尤其是在一级市场规模在明显缩减。鲸准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腾讯公开披露的一级市场投资事件只有67起,总投资金额仅为33.77亿元。作为对比,2021年同期腾讯公开披露投资事件为148起。 背后原因,众说纷纭。 有观点指出,腾讯主营业务乏力,因此降低了自身投资的容错率。例如,2021年腾讯营收与利润增速双双放缓,甚至让马化腾开玩笑称:腾讯业务不像自己腰椎间盘那么突出。2022年Q1腾讯营收为1354.71亿元,同比持平,净利润为234.13亿元同比下降51%;净利润(Non-IFRS)为255.45亿元,同比下降23%。因此,此消彼长,多方因素综合推动下腾讯缩减投资规模势在必行。 而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则指出,“反垄断”机制下,腾讯投资这一群最能感受风向的人或许开始了战略收缩。近年来,有关部门正在持续强化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监管。先前新华社报道: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6月24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反垄断法的决定,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此外,国家各部门一系列指南性质的指导性文件已经发布,正在制定:例如,先前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市场监管总局《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互联网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指南》等。 而据《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1)》显示,2021年,反垄断执法机构共查办互联网行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3件,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2件;审结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集中28件;对98件平台经济领域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作出行政处罚。以上案件罚没金额共计217.4亿元。 而最近的一个案例,则是今年7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对二十八起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中,对腾讯从2013年到2020年累计12次的交易时未依法申报构成的经营者集中违规,做出累计处罚600万元。 或许受多因素叠加影响,腾讯投资的风格正在发生改变。例如有报告显示,腾讯此前最为注重文娱赛道早期投资,但近三年出现了开始注重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赛道进行早期投资。 此外,更有观点指出,腾讯诸多减持、撤股、收缩投资一个重要背景则是“降本增效”。近一年来,腾讯相关“优化”消息此起彼伏,似乎也在印证人们的担忧。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消息则是,今年8月4日腾讯内部发文称,将从本月15日起,取消部分外包员工的餐厅福利。甚至,8月16日消息称腾讯餐厅的打包盒要收费,不再提供随餐免费水果,若需要需自购。 环顾互联网不算漫长的历史,因让员工免费吃饭而倒下的公司无从找寻,但缺乏创新力而被淘汰的公司却比比皆是。
对此,人们对腾讯投资乃至整体业务一个更深刻的质疑,则是腾讯的身份。类似一个直观案例发生在2018年,一篇标题为《腾讯没有梦想》刷屏,质疑腾讯:“正在丧失产品能力和创业精神,变成一家投资公司”。 或许,面对种种质疑,腾讯仍将在当下以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依旧是中国互联网里最能赚钱的公司。对于腾讯本身来说,减持和缩减规模从不应是目的;在视频号商业化,以及游戏业务版权号逐渐恢复正常后,腾讯或将迎来新一轮的增长。但达成这些增长前,必须要回答的关键问题,一定包括: 当投资比业务更为赚钱时,内部资源与注意力如何分配,才能确保主营业务创新性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