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美团并非不赚钱。但问题是,美团对美团优选、闪购、买菜为主的新业务投入,成为了美团2021财年亏损的一大原因。虽然,美团新业务及其他分部收入由2020年的273亿元同比增长84.4%至2021年的503亿,但是,该业务的经营亏损却由2020年的人民币109亿元迅速扩大至2021年的人民币384亿元,亏损率同比扩大36.6%。 另一方面,自美团战略升级为“零售+科技”以来,将战略重心转向了以新业务为主要发力点的各项零售建设中。但是,近两年资源、人力、资金投入倾斜,同步拖累美团的盈利表现:例如,美团2021年销售成本由2020年的807亿元增长69.2%至1367亿元,占收入百分比由70.3%增长到76.3%。对此,美团将之归因于餐饮外卖配送相关成本增加,以及扩大零售业务投资及收入结构变动所致。 而新业务持续烧钱,以及为支持零售业务发展供应链及用户激励方面的投入,也让美团2021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净流出达到40亿。更重要的是,美团的“烧钱”建设短期内或许很难停止。以美团优选为例,围绕仓储物流网络体系、供应链、下沉市场铺路等领域建设,计算周期,往往以年为单位。 换句话说,美团的“烧钱”之路还远远没有结束。而过去一年中愈发复杂的竞争环境以及尚不完全明朗的政策风向,对立志在零售领域大干一场的美团老说,如何继续这场以时间换空间的“无限游戏”,将成为重中之中,难中之难。 美团2022年半年报有望将在8月底,届时,有关于盈利与资金的流动的近况,也将进一步披露。 二、频繁说“分手”,腾讯真要做“渣男”? 另一方面,腾讯与美团的“分手”的消息虽被“辟谣”,但着实惊出市场一身冷汗。 虽然,投资本无关对错,来去自由。可对于“表外万亿”的腾讯来说,近年来其在投资领域展露出了两个明显趋势,肉眼可见: 一是,最近两年腾讯正以各种姿势撤股撤资,且动作逐渐密集——此前,腾讯早有大规模减持其他互联网平台股份先例,因此这次“消息”露出,完全击中了市场心理预期,也是腾讯近年频繁动作缩影。 其中,腾讯在二级市场上大手笔减持被投企业股份,已不再新鲜。据不完全统计,从2021年10月至今,腾讯已减持包括海澜之家、京东、新东方在线、冬海集团、步步高、微拍堂等一众上市公司股份。而在去年12月,腾讯则调整了与知乎的股权关系,腾讯以及收购的搜狗等多个主体退出了知乎的股东行列。 而最新的两则减持案例,则是2022年8初腾讯连续3个交易日累计减持华谊兄弟超8163万股,持股比例由7.94% 下降至4.99%,不再是该公司5% 以上的股东。另一个案例则是今年6月中旬,腾讯连续卖出新东方在线股票,累计套现约7.2亿港元,持股比例从9.035% 骤降至1.58%,从新东方第二大股东变为第三大股东。而四年的“等待”与“情缘”,马化腾执掌的腾讯以不到10港币的价格,在新东方身上实现了翻倍收益。 而朋友圈的生死“弟兄”变成“点赞之交”,多年情缘换成真金白银,往往一瞬之间且将成为常态。值得大胆预测的是,新东方和华谊兄弟都不会是最后一个腾讯告别的对象。据悉,“腾讯系”企业中,包括着美团、快手、bilibili、知乎、虎牙直播、掌趣科技、四维图新、永辉超市、蘑菇街、阅文集团、贝壳、蔚来、富途、中金公司、京东等大型公司。而据此前媒体梳理,腾讯持股过的公司高达250多家,广泛分布于软件与服务、媒体、多元金融等行业。 但截至今年一季度,腾讯控股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的公允价值已从2021年末的9828亿元降至6060亿元。 另外一个明显的信号是,腾讯经由大规模撤股后,腾讯短期内确实得到市场一定正反馈。例如,先前腾讯将京东股份派发股东,减少了自身现金流的支出同时也简化公司持有资产,并对投资者有了一定交代。此外,腾讯减持股票收回资金时,于今年年中开启持续性回购行动,正在意图加强投资者信心。 而另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是,今年腾讯大股东之一的Naspers曾两次减持腾讯——通过减持收益的腾讯自身也遭到“减持”——换句话说,在腾讯减持其他公司的同时,自己也遭受了减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