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喜没有留后路,在山西省国资委的会议室当众承诺:“如因自身原因完不成目标任务,我将引咎辞职。” 近两年,汾酒引入战略投资者华润、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李秋喜以“汾酒速度”重振业绩。从业绩层面来看,完成任务似乎没有太大问题。 至于三年内完成汾酒集团整体上市的任务,从密集的关联资产收购动作可以看出,汾酒集团整体上市的步伐似乎在加快,毕竟三年期限将至。 不过,整体上市计划也给山西汾酒带来了阵痛,因为收购的酒业务毛利率低,拉低了公司的整体毛利率。
2018年,山西汾酒的销售毛利率为66.21%,是近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在白酒行业,无论是与其身前的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比,还是与身后的口子窖、水井坊、酒鬼酒等相比,这都处于末端位置。 02 “开发酒”乱象不止有关联交易,山西汾酒与汾酒集团的产品也常常纠缠在一起,严重影响到了汾酒品牌。 在白酒行业,“卖酒就是卖品牌”早已成为共识,用资深从业者唐江华的话说,品牌就是消费者的一种购买符号、一种购买标识、一种信任。 在白酒的12大香型中,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是三大基本香型,其中浓香型以泸州老窖、五粮液为代表,酱香型以茅台为代表,清香型的代表便是汾酒。 汾酒作为清香型的鼻祖,有很多故事可讲。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共进行了五届国家级的名酒评选活动。在1952年的第一届评酒会上,茅台酒、汾酒、泸州大曲酒、西凤酒成为了白酒品牌中的“四大名酒”。此后的四届,汾酒也一直名列前茅,共蝉联了五届“中国名酒”。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白酒市场,一瓶难求的不是茅台,而是汾酒。杏花村汾酒厂经过多次扩产,生产能力大幅提升,而且获奖无数,再加上名酒身份的加持,当时风光无限,江湖人称“汾老大”。 按理说,茅台、五粮液和汾酒都有不错的品牌价值,那为什么现在差距这么大呢?
贴牌模式下的“开发酒”泛滥,是祸因之一。 五粮液曾经为了做大业绩,在五粮醇买断经营的基础上,推出一大堆贴牌代工产品。业绩虽然在短期内向好了,但是,生产管理问题频出,品牌价值被严重稀释,只能屈居茅台身后。 汾酒似乎并没有吸取五粮液带给行业的教训,1998年假酒事件后,汾酒集团的“开发酒”蓬勃发展,扭转了业绩下滑的危险局面,但也埋下了诸多隐患。 2019年4月,新京报报道称,有很多不同品名的“开发酒”,包装上虽都印有“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杏花村”等字样,但无法查询具体开发商和酒水生产厂名厂址等信息,更有一些不良开发商和经销商借此漏洞,用三无散酒灌装冒充汾酒。 价格更是离谱。批发价30元一瓶的“开发酒”,对外零售价能达到600元左右。这些“开发酒”并不是山西汾酒所生产,而是所谓的“集团开发酒”。 山西汾酒所生产的酒一般被称为“股份酒”,而集团开发酒是由汾酒集团将品牌授权出去的产品,被授权方将“杏花村”商标和汾酒集团的名字印在包装上进行销售。 当被授权出去的品牌到达一定数量的时候,市场也就失控了,都打着汾酒的名号在卖酒,普通消费者根本分不清“开发酒”与“股份酒”。最多的时候,汾酒的各种品牌达上千个。 “外地人大多不懂汾酒,我在外地买的汾酒大多都是稀奇古怪的包装,搞得以为是假酒。”作为山西人,张亮也很难分辨清楚汾酒的产品。 其实不止“开发酒”,山西汾酒本来就有很多子品牌,而核心大单品比较欠缺。“汾酒主打的产品就非常多,别说省外了,就我这土生土长的杏花村人,都总能看到各种没见过的股份酒。”经营汾酒专卖店的王凯感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