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还在原来把“领土安全”修订为“国土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国土安全”修订为“国域安全”(P.133),认为在国家安全领域应树立“七域一体的国域安全观。”所谓的“国域”就是集陆域、水域、底域、空域、天域、磁域、网域七域为一体的国家生存发展空间。当前研究国家安全问题,特别是国家生存空间的安全问题,必须既重视传统的领陆、领水、领空、底土等领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的海洋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防空识别区以及外太空空间、电磁空间、网络空间的安全,因而必须在传统的“领土安全”、“国土安全”等概念之外,确立非传统的“国域安全”概念,并用“国域安全”来概括当前最为广泛的国家生存发展空间安全问题,其目前包括陆域安全、水域安全、底域安全、空域安全、天域安全、磁域安全、网域安全七个方面。 事实上,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需要重新认识的概念还有许多。例如国际安全环境时,经常会出现“中东”一词,但“中东”这个地方,对中国人来说根本不是“中东”,而是“中西”。这说明,“中东”是一个只适合欧洲视角和坐标的概念,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民族并不适用。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根据中国坐标,为了中国特色,就把其改为“中西”呢?这显然也不合适。我们纠正“西方中心”,纠正由西方国家形成的片面性,并不是要塑造一个新的“中国中心”,而是要去中心化,要在国家安全、国际关系等学术领域,形成一批体现“国家一律平等”、“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及“共同安全”的新术语、新概念。因此,所谓“中国特色”,并不是狭隘的“中国视角”,而是由中国学者创立的具有更广泛普适性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无论是“西方中心”,还是“中国中心”,都具有片面性,由此出发认识人类社会和历史,包括由此出发认识国家安全问题,得出的观点和理论也只能是片面的。只有既破除“西方中心”,又跳出“中国中心”,创造具有广泛普遍性和普适性的哲学社会科学概念和理论,包括国家安全学的概念和理论,才能真正建立起符合时代精神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以及相应的国家安全学理论和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只有这样,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才能真正做到综合、总体、全面。 在概念之外,国家安全学的一些重要观点、理论,特别是整个国家安全学的理论体系,过去也在不同程度、不同形式上体现了中国特色,例如提出“系统安全观”,强调“国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和国家安全活动的根本目的”等等,都是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体现时代精神的重要创新。今后,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并使其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文主要部分刊于《中国信息安全》2017年第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