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是发展路上要直面人才压力。人的创造是出版业发展的最主要特征,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是出版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但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出版业的人才队伍建设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一方面,高技术人才缺乏始终是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最大瓶颈。另一方面,传统出版队伍的编辑运作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却遭遇人才流失严重的困境,一些优秀人才纷纷流出传统出版领域。出版业要聚焦发展,壮大实力,用待遇留人引人;要搭建平台,大胆用人,用事业留人引人;要真诚待人,公平用人,用环境留人引人;要注重学习,加强培训,用成才留人引人;要尊重人才,做好服务,用感情留人引人;要讲求情怀,倡导价值,用理想留人引人。 四是面向未来要直面融合压力。融合转型,是传统出版的未来所在。推动出版变革,促进传统出版和新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是应对全球出版格局变化、提升出版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正成为当前各个出版企业积极探索实践的重要方向。融合好,但融合难,难就难在要走一条新路,要进行一次系统性变革。要知难而上,推进融合,首先要在观念认识上进行融合。我们必须看到,历史上每一次的技术革新和革命,都带动了出版业的飞跃和发展,印刷术、造纸术都是最好的例证。所以说,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从来都是出版业发展的机遇,当前移动互联网传播、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也不例外,出版企业抓融合就是抓住了发展壮大的机遇。其次要在内容技术上进行融合。内容和技术从来就不能被割裂,特别是在当前技术凸显强势的情况下,传统出版还需要有耐力,更要有定力,要坚定地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内容和技术只有双向奔赴、实现深度融合,各自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融合的产品才是优质的。最后要在实践行动上进行融合。出版业改革已到深水区,企业要发展,市场不出局,就必须敢于融合、积极融合、深度融合,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赢得发展新机遇。出版融合,从纸上到屏上,从线下到线上,从嘴上到手上,从说融合到做融合,都需要出版企业有更多更好的探索和实践, 通过积极推进创新融合,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04
主编: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您多次强调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是出版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编辑是出版单位人才队伍的核心力量,请您谈一谈新时代的编辑应该具有哪些核心素养,应该如何成长?
马国仓:出版业在文化传承、知识传播、精神价值传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出版产品是为人的,更是人为的。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发达的朝代,但其相关经济数据已鲜为人知,而李白、杜甫及其作品却流传千古,为人熟知,这充分体现了文化的长久力量,也凸显了出版的重要性。出版行业与社会各个方面紧密相连,涵盖大众出版、专业出版、教育出版等多个领域。从事出版工作,尤其是编辑,首先要对行业有自信和情怀,编辑最大的价值在于做出好书,这是值得自豪的事情。优秀编辑往往因编辑出好书而成长成名。 对于编辑工作,我认为最为关键的是编辑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慧眼识珠,能够在众多稿件和书稿中识别出优质内容,发现优秀作者和选题。在具体工作中,编辑一要具备认真的品格,因为编辑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选题、策划、编辑、发行等诸多环节,每个环节都不容出错,文字工作无小事,只有认真才能做好。二要勤于学习,出版行业接触的大多是文化人,编辑与他们交流、约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而且这种学习效果最佳,编辑应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榜样,例如我曾经采访过人民出版社的林穗芳,他为了完成越南语/汉语词典的编纂任务,从零开始学习越南语,最终成功编写出词典,其学习精神令人钦佩。三要学会调研,了解行业和市场,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与专家对话的能力,才能编出精品。四要善于思考,思考对于编辑十分重要,善思者,行无疆,编辑在选题策划、书稿角度和深度等方面思考越深入,图书产品就越精良。五要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能编会写应当成为编辑的“标配”,会写的编辑善于和作者换位思考,更容易体会并尊重作者写作的付出和艰辛,让编辑和作者的交流更顺畅、更深入。六要注重对文章的打磨,文章不厌千回改,所谓匠心,就是反复修改,力求精益求精。十年磨一剑,一定是精品;一年磨十剑,往往是庸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