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只水獭吗?像人类一样双手合十,作祈祷状的“网红”水獭,萌萌哒的虔诚模样全球闻名。
资料图
它是小爪水獭,学名亚洲小爪水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全球仅在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有分布。近年来,我国也仅在海南省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其行踪。小爪水獭居河流生态顶级捕猎者地位,习惯夜行,极难追踪。三年来,吊罗山上的年轻科研人员,借助红外线照相机,对它日夜监测。
为了小爪水獭
吊罗山成立野外监测队
吊罗山早前拍摄到的小爪水獭
海南省有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自都有代表性的明星动植物,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称吊罗山保护区)以生物多样性著称,独有物种丰富,小爪水獭是其中居C位的明星动物。
罗樊强在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读书期间,暑假曾多次上山实习,早已熟知小爪水獭。三年前,他拿到硕士学位,来吊罗山保护区工作,负责动植物监测。作为小爪水獭野外监测队负责人,他的职业生涯与小爪水獭绑定,也被国内众多媒体常年紧盯。
“螃蟹、小鱼、小虾,只要河里游的,水獭都会捕食,它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顶级食肉动物。”罗樊强起底小爪水獭生活习性,它们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需要水质清洁、食物丰富,还要有隐蔽的栖息地。“它们是湿地环境的一个指示性物种,是吊罗山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的最佳证明。”
其实,早在2006年,吊罗山护林员们就发现了小爪水獭留在溪水边的粪便,然而,虽经多次调查,始终没能发现它们的踪影。
小爪水獭的行踪太隐秘了。吊罗山的小家伙们躲避人类,隐居深山密林,它们白天不露头,只在夜晚才出动,在溪水中捕食。
2017年2月,吊罗山保护区成立了水獭监测队伍,对山上水獭分布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布设红外线自动相机监测拍摄,进行野外样线调查,并制定可执行的水獭保护计划。
罗樊强专业对口,牵头组建队伍,消息发布,常年巡山的护林员报名,擅长野外拍摄的年轻人报名,数据处理能力超强的保护区机关工人员也抢着报名,一支有活力,有热情,对小爪水獭有兴趣的野外监测队成立了。
很快,他们的监测工作被海南省列为“省本级动物调查项目”,给予立项支持,持续至今。
追踪小爪水獭
监测队架设红外线自动相机
最初,罗樊强带着监测队架设红外线照相机,循着小爪水獭的粪便,沿山中溪水架设。
记者采访当天,下起了暴雨,原定巡山的工作无法进行,回到办公区,罗樊强举着一只红外线相机,讲述它的工作原理。不论白天还是夜晚,只要有热源移动它就抓拍,每台相机有8块电池,处于休眠状态不费电,足够支持拍摄一个月。
然而,大多时候拍摄到的是松鼠、老鼠之类的小动物。想找出小爪水獭,需要监测队员们在海量照片中一张张仔细分辨,它们入镜时通常只是模糊的背影。
队员们将整个保护区划成几个工作区,排出工作计划,轮流作业,保证一个月前往换一次内存卡。“我们尽量减少干预次数,有的动物闻到人类的气味就再也不会出现了。”罗樊强称。
粪便,成了监测队追踪小爪水獭的“指示牌”。罗樊强将电脑中小爪水獭的粪便图片放大,可以清晰地看到里面的“内容”,几乎全是鱼虾残渣。小爪水獭似乎是个直肠子,粪便中有小鱼头、蟹壳、蟹腿,各种碎骨头片,就像直接吞咽似的,还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