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 2020年04月13日 21:09
央视网消息:在战“疫”一线,除了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还有一批是专治心病的心理医生。在疫情防控各个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眼下虽然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很多人心理上的阴影并没有完全消失,甚至可能很长时间都会存在。怎么打好心理防疫这场“看不见”的战争呢?
国家心理医疗队湖南队在例行查房中遇到一次突发情况,一名感染了新冠肺炎的老人同时还患有其它一些疾病,在转院之后出现了情绪激动和沟通障碍的现象。心理医生汪健健帮助她平复情绪。
身体的病痛,环境的陌生,亲人的离散,对未来的恐惧,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患者心理的焦虑和抑郁,甚至是情绪失控。而心理的健康恰恰是他们身体康复的重要基础。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了国家心理医疗队,先后派出了四百多名精神科医生支援武汉,分赴各个定点医院,针对疫情中各类人群的心理问题提供帮助。截至3月30日,一共完成心理查房11286人次,联络会诊952人次。
这一天是解女士出院转入隔离点的日子,而在她的主治医生石志红看来,这一天本该来得更早一些。
解女士的入院过程并不顺利,在春节前的一次聚会中,她的丈夫感染了新冠肺炎,随后她也被传染。像很多武汉本地患者一样,经历过病毒暴发早期“找床”过程的她,入院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抑郁的迹象。 在医生的照料下,解女士身体上的症状一天天好转,但是心理问题却并没有得到缓解。入院之后的各项身体检测指标,对别人来说或许仅仅是一个数据,而对于曾经有过学医经历的解女士来说,反而成为了压在胸口的一块大石。 这样的心理状态,让解女士总是更倾向于接收负面信息。而网络上针对疫情的各种言论,无形中给她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不相信自己的身体已经恢复到了可以出院的水平。对于解女士的心理问题,主治医生石志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石志红邀请了很多她在西安的精神科同事加入这个医患微信群,一位名叫陈策的医生注意到了解女士的焦虑,主动加了她的微信好友。 在医疗团队多方面的努力之下,解女士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每天都在好转,而她走出医院的最后一步,就是突破自己内心的障碍。在石志红的鼓励之下,她终于同意再做一次CT检查。 其实在本次疫情之中,比患者群体更早出现心理问题的,恰恰是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连日奋战的疲惫,对家人的思念,对逝去生命的无奈,都让他们本已紧绷的神经不堪重负。 90后的护士小蜜蜂(化名)参加工作时间并不长,初次直面生命的逝去,让她出现了潜在的心理抑郁,有了失眠多梦、头疼的症状。而她的同事或多或少也都有着类似的状况。 为了缓解一线战士们的心理负担,很多医院都推出了不同形式的心理援助。比如小蜜蜂所在的武大人民医院,就组建了心理支援小组,解答医护人员的心理疑惑,组织他们参加放松和交流的活动。 本次疫情的涉及范围很广,社会上的每一个层面都牵涉其中。除了患者和一线医护人员之外,甚至是长期居家隔离的社区居民,在疫情期间也出现了心理问题。为了帮助这些人,国家全面统筹社会上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积极推动心理援助服务下沉进入基层社区,不但有热线电话提供心理咨询,针对问题严重的患者还可以提供就医渠道。 为了找出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东湖新城社区成立了心理帮助小组,并设计了在线心理调查量表,向业主群里推送。长期居家的武汉市民匡先生就一直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总想去医院做检查,出现了恐慌情绪。 类似这样的担忧有很多,仅仅依靠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是远远不够的,而其实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为别人带来心理安慰。片区民警肖侠在得知了匡先生的心理问题之后,就主动上门开导,教他用做操打拳的方式缓解压力,并帮助他联系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干预。在肖侠和医生的帮助下,匡先生终于摆脱了内心的恐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