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与净利最高的美的,选择的又是另一个打法,它的ToB业务集中在新能源和汽车零部件板块。 最新财报显示,美的表现亮眼的新能源及工业技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9亿元,余下的两大to B业务(智能建筑科技与机器人自动化)分别创收259亿元、311亿元,29%、14%与12%的增速显著超过中国家电市场。与智能制造相关的ToB和ToC业务双发力,或许也解释了为何美的能长期屹立在行业龙头。 地产红利期后,家电行业要等的是“换机潮” 作为小家庭里的大宗消费,中国家电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景气度高度相关。目前地产行情走下,创造增量的逻辑需要从抢占市场份额转向挖掘自身业务存量,即提供新的体验,或发掘新的渠道,数码电商行业从业者陆锋分析道,小米就是这样跑出来的。 格力是传统家电的代表,采用的是经销商模式,到达消费者前势必要经过多级经销商的层层加价。而小米是典型的电商模式,也就是新的渠道。据业内人士透露,哪怕配置拉满,价格至少也能比格力便宜一千以上。 “十几年前,格力由于朱江洪是一个研发奇才,格力的压缩机等技术鹤立鸡群,所以格力的品质也是独一档的存在,到了现在,国内空调产业链技术研发的进步,格力的技术也不再有优势,大家的技术和质量其实都差不多,小米空调各方面都不输格力空调。” 陆锋还提出,格力有董明珠,小米也有雷军,而且在年轻人心中,雷军的形象还要更好一些。“前些天董宇辉那场直播,5000台小米空调十几分钟就卖完了,这才是IP的号召力。” 此外,小米在创新体验方面也发挥出了自身优势。 借助小米手机多年积淀下的海量用户,以及小米自家的智慧生态系统,它做“全屋智造”的可行性比格力、美的、海尔都要高,随着小米手环、小爱同学智能音箱铺设入户,在年轻人的小家里选购小米体系家电产品的理由也更充分。 当然,这不是说传统三巨头就毫无优势。 这些品牌在各自领域内植入消费者心智依然存在,“买空调选格力”“买冰箱选海尔”“买电视选海信”等与品牌绑定的消费心理客观存在,专业做家电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出路。 最简单的例子,换机潮,这也是中国家电市场接下来获得大幅增长的可见道路。据《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冰箱和空调的安全使用年限为10年,洗衣机、热水器、吸油烟机为8年。 从2009年家电下乡算起,2024年这些家电的使用寿命基本耗尽,当消费者面临“必须换家电”的刚性需求,谁能洞察到这时候的消费痛点,谁就能吃到这块蛋糕,这是巨头们“磨刀”向自己的竞争。 而对投资者来说,外界纷纷扰扰,不影响白电股表现向好。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12日,家用电器行业市盈率(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14.41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家电板块估值较A股整体溢价率(剔除银行股后)为-20%左右,具备一定的估值性价比。 2024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增配家电的比例为4.53%,环比增长了1.13%,其中配置白色家电的比例最高,为3.57%,环比增长了0.93%。 光大证券家电分析师洪吉然分析,目前,白电龙头的动态股息率在5%以上,明显高于10年期美债/中债收益率,当前对内外资的吸引力都较强。 而且空调消费与气温息息相关,近两年来全中国乃至全球都频频打破历史最高气温。缅因大学气候变化研究所收集的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持续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新高。 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信息中心的数据,2024年前4个月,全球气温创下175年来同期新高。5月期间中国地区的平均气温17.7℃,尚未全面入夏,就已经比往年同期高了1.2℃,这也是1961年以来的历史同期最高。 由此看来,以空调为首的白色家电企业还有得打,未来故事讲得怎样,要看几家巨头们谁能先一步占住创新的坑。 作 者 |游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