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驳斥“中国非洲剥削论”报道截图
我国主流媒体类似涉非舆论策划报道已成为对抗西方相关负面舆论话题的有力武器。
(四)“中国汇率操纵论”
美国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也是惯用伎俩,贼喊捉贼,目的是为其国际贸易服务,打压中国外贸和投资。
对此,新华社的对外报道重在揭露西方虚假宣传的“双标”和贼喊捉贼的强盗逻辑。2019年,美中贸易战持续不断升级,美国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而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的借口之一竟然是“国家安全”。
历史上,美国曾经将韩国和中国台湾列入过汇率操纵国/地区名单。1994年7月,中国曾被美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中国汇改取得超预期的成功,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然而人民币汇率不跌反升,当年12月,美国将中国移出名单。
事实上,美国才是最大的汇率操纵国。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的说法,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连搞三轮量化宽松,美元汇率出现大幅下跌,在当时其量化宽松就被质疑为货币战争。
新华社在反驳“汇率操纵论”时,兼顾阐释我国汇率政策及其正当性,清楚地介绍中国汇率政策坚持以我为主,不搞竞争性贬值。
三、加强“自我”叙事:中国经济“光明论”与“共赢叙事” 要想突破西方受众的“信息茧房”,仅仅靠勘误他者叙事还不够,中国经济故事的版图还需要由“自我”来讲述。
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向世界回答“我是谁”这个“自身性”问题。这就要同时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和加强“共赢叙事”。而且,讲述中国经济故事“共赢叙事”需要以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为前提,否则世界与中国“共赢”就缺乏说服力。
(一)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唱空中国经济的论调一次次不攻自破,却又一次次卷土重来,新华社对外持续反击,用事实说话,宣介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中国经济“贡献论”。
同时,经济发展是有周期的,在持续宣介中国经济长期光明向好的基础上,新华社经济新闻对外报道尊重经济规律和短期经济起伏和波动,兼顾观点平衡。
新华社在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方面已经有一些经验积累,值得梳理。
1. 走专业化道路 一是把握时机,在宣传报道中要巧妙把握时机,让话题为我所用,及时有力出击,有效应对外媒歪曲报道。比如,2023年两会期间,新华社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对于民营经济的表态,阐明“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报道获得了包括法新社在内的100多家外媒采用,有效回击了西方对于中国经济“国进民退”方面所做的不实报道。
二是主动设置议题,有效引导舆论。我们虽然不能影响西方受众怎么谈论,但是我们或可以影响受众谈论什么。比如,在2023年世界湿地日当天,新华社播发了《中国聚焦:中国新增国际重要湿地18处》等系列稿件,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获得近百家外媒转引。类似利用国际纪念日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国际舆论的做法在新华社已经驾轻就熟,做得非常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