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宏观

旗下栏目: 宏观 商业 金融 产经

中国经济新闻对外传播的思考(2)

宏观 | 发布时间:2023-07-06 | 人气: | #评论#
摘要:民粹主义方面,由于西方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增长乏力,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黑命贵抗议警察暴力等社会矛盾激化,精英对社会的引导功能和决策能力下

 

民粹主义方面,由于西方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增长乏力,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黑命贵”“抗议警察暴力”等社会矛盾激化,精英对社会的引导功能和决策能力下降,普通大众因为社交媒体大行其道而从舆论的边缘走向中心,但普通大众的情绪往往被极端势力利用,加重了民粹主义。

 

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社交网络全球普及,政客们利用社交网络、大数据、精准推送等手段助推了互联网极化传播;另一方面,主流媒体在权威信息披露、引导教化和评价功能方面的功能被社交媒体消解,社交媒体反而更加具有“民意基础”,网络世界呈现“后真相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交媒体的碎片化传播、技术支持下的智能推送和熟人社交网络等助长了“信息茧房”效应,受众生活在像蚕茧一般的“信息茧房”里,难以考虑周全。这些都为对外讲好中国经济故事制造了颇具时代烙印的困难与挑战。

 

2006年,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一书中率先提出了“信息茧房”概念。桑斯坦对“信息茧房”概念原文表述为:“我们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的通信领域”,并通过列举的方式说明其危害性:“如果公司建立了信息茧房,就不可能兴隆,因为其自己的决定得不到内部的充分挑战”。[1]

 

互联网海量信息喂入用户,信息爆炸,反而导致了受众如同困在蚕茧里的蚕宝宝,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或者变成困在密室里的孤独的说话人,只能听到自己的回声。这样,同质化的声音不断得到加强,滋生出盲目自信和极端主义。

 

有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会点击阅读自己订阅的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他们不感兴趣的或者观点不同的文章。[2]

 

(二)逆全球化

 

逆全球化比较突出的表现是美国“退群”和对中国的二元对立思维,这是冷战思维。有学者认为这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后遗症,美西方一些国家认为全球化使中国夺走了西方国家的制造业和就业机会,因此奉行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

 

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的问题在于产业空心化、过度金融化,在于长期以来依赖的货币战争和殖民策略。

 

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罔顾事实、倒行逆施,客观上给对外讲好中国经济故事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国家利用其在媒体上“西强我弱”的传统优势,误导西方受众,蛊惑人心,先入为主地破坏中国的海外形象,把西方衰落的原因错误地怪罪于中国的竞争,零和思维仍然有市场。

 

面对挑战,中国经济新闻对外传播需破除围绕西方受众编织的“信息茧房”,对外讲好习近平经济思想、全球发展倡议和“一带一路”合作等系列中国经济故事,推动全球化良性发展。

 

对外讲好中国经济故事不妨从两方面破“茧”,寻找突破口:一方面,要勘误西方作为“他者”对于中国经济的负面叙事;另一方面,要加强中国“自我”对于自身经济故事的正面叙事。

 

二、勘误他者叙事:校正有关针对中国经济的奇谈怪论

 

西方受众长期被西方舆论裹挟,难以突破“信息茧房”,因此,要想对外讲好中国经济故事,首先要进行他者叙事勘误,校正针对中国经济的奇谈怪论。

 

在中国全球化进程中,“自我”不断地被“他者”讲述,中国经济故事也不断地被西方媒体讲述,无论西方媒体如何标榜“客观平衡”的新闻专业主义,其报道偏好或偏见都显而易见。西方主流媒体长期处于国际舆论的主导地位,虽然其中不乏对中国经济发展相对客观、主流、正面的报道,但是,对于中国发展的偏见也长期没有得到矫正,从而导致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谈怪论层出不穷。比如“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对外剥削论”“中国汇率操纵论”等,虽然这些论断偏离了中国发展的事实,但是一些西方媒体热衷炒作兜售,时不时地拿出来炒作一番。

责任编辑:网络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