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炮制了“修昔底德陷阱”,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的守成大国,而现存守成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他回顾了世界历史上16次类似案例中,有12次导致了战争的结果。这样的理论为偏爱“冲突”报道的西方媒体提供了“炮弹”。
“中国威胁论”以及各种变体是西方利用其强大的话语优势,中伤、贬低、攻击、抹黑中国发展和中国的国际作为,是以冷战思维揣测、臆断中国发展的行径,目的是阻碍中国的全球化进程。
西方媒体这类报道层出不穷,各有侧重。以CNN为代表的一些媒体多以歪曲捏造事实进行煽情叙事,而《纽约时报》等媒体则擅长渲染所谓“中国威胁”,引发西方人对中国产生“恐惧”。
通过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中国媒体的集体努力,一些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中国崛起不仅不是对世界的威胁,而且还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保障。包括“中国经济威胁论”在内的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正在新华社等外宣媒体客观报道的对冲下式微。
(三)“中国对外剥削论”
“中国对外剥削论”中,最广泛被外媒所编造的一个论调是“中国非洲剥削论”,随着“一带一路”的推广,又有了不同类型的翻版。对此,在反驳“中国非洲剥削论”这类不实报道时,以新华社为代表的外宣媒体注重突出中非关系是基于平等、双赢、互利基础上的双边关系,着重描绘中非关系现实及前景展望,耐心做解释性报道和引导性报道,这种方式非常奏效。 □ 新华社驳斥“中国非洲剥削论”报道截图
新华社驳斥“中国非洲剥削论”的报道形式多样,既有消息、综述、特写,又有评论这种更为直接的方式。比如,2019年9月3日,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一周年之际,新华社策划了一系列选题,强化中非友好合作关系,驳斥西方“中国非洲剥削论”等不实论调,“务实合作将强化中非关系”系列评论指出:尽管世界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非却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果。在中非共建命运共同体的共识指引下,中国和非洲国家一直在2015年和2018年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和北京峰会上达成共识,协调各自的发展战略。健康、饥饿和发展问题始终是非洲面临的艰巨任务,中国一直在这些领域向非洲提供帮助。文章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列举中国对非粮食、医疗和抗疫援助,人员交流。进而,引用中国官员的表态,中国将继续派遣高级农业专家和职业教育教师到非洲国家,进一步扩大在非洲的培训,帮助培养更多的农业人才。同时“借嘴说话”,讲述中国帮助非洲实现“零饥饿”的目标;中国连续多年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为非洲创造了大量财富和就业岗位;中国从来不是殖民者,也永远不会殖民;中国的非洲政策与西方殖民者的政策大不相同,西方殖民者自发现非洲大陆起就开始分裂非洲和攫取非洲大陆的资源。系列稿件获得良好采用,有效引导了中国涉非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