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资本市场而言,后市既要看这一转化动能能否延续以支撑业绩向好,更可以期待其能否进一步带动产业链企业成长、加固中国算力底座。 毕竟,当下风头无两的“寒王”,或许也只是国产算力革命的开端。 无限风光在“险”峰 身处寒武纪当下的王座时刻,亦有分析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高光背后潜藏的待解风险与长期考问仍不可忽视,亮眼业绩与高估值的光环下,需清醒审视其可持续性的挑战。 从客户结构来看,大客户依赖的隐忧已在财务数据中直观显现:根据半年报披露,寒武纪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期末余额前五名中,第一名占比达42.5%,前五大客户合计占比超八成,客户集中度过高的特征显著。 尽管当前互联网大厂、运营商及金融机构的AI算力需求支撑了业绩爆发,但长期来看,若核心客户因战略调整(如自研芯片、减少外部采购)、行业周期波动降低算力投入,或与竞争对手达成深度合作,将直接影响寒武纪的订单稳定性。此外,大客户在议价能力上的优势,也可能对寒武纪未来的毛利率水平形成压制,半年报中提及的毛利率波动风险,在客户集中背景下可能被进一步放大。 尽管财报表现优越,股价亦随之一路狂飙,但其估值争议从未停歇。寒武纪市盈率一再冲高,远超同类芯片公司。 高市盈率背后的泡沫隐忧同样尚未完全消散。尽管机构普遍给出乐观预测,但需注意的是这种期待值是建立在营收和净利的高增长假设之上,若未来AI算力需求增速不及预期,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大模型落地放缓,或公司产品迭代速度跟不上技术演进而导致业绩增速下滑甚至停滞,高估值的“寒王”必然面临相当程度的回调压力。 芯片产业无疑是长坡厚雪,但在中途的多重挑战仍需寒武纪持续突破。当下行业竞争白热化,全球AI芯片领域头部格局中海外龙头仍占优势,同时国内多家初创企业与集成电路龙头也在发力AI芯片赛道,寒武纪需持续维持技术领先性才能巩固市场地位,而AI技术迭代速度较为快速,若研发滞后则现有产品可能快速面临淘汰风险,倘若研发开支进一步增加的同时成果无法及时转化为商业订单,也将对盈利稳定性形成压力。 郭涛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寒武纪业绩爆发本质是技术卡位与场景红利的驱动,一些潜在问题在行业技术迭代加速、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还可能进一步加剧其研发投入与商业回报失衡的风险。 市场上,投资者和客户最在意的,除了眼前一份漂亮的半年报,还有诸多长期问题。 例如,未来三到五年能否持续交付,盈利能否延续而不是昙花一现,产品能否真正进入云计算与大模型的核心场景,软件生态能否补齐并构建闭环。只有不断兑现这些承诺,阶段性的爆发才能转化为长期护城河。 自身的努力叠加时代的红利,成就了昨天和今天的“寒王”,但“登高”之后更需防“跌重”,多重因素共同构成长期发展的险峰仍需警惕,需持续兑现外界预期。 否则,短暂的估值狂欢将难以支撑长期的价值沉淀。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王天逸 图片来源:寒武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