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国产芯片企业走向产品和营收的规模化落地,标志着技术已进入产业化阶段,且将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寒武纪思元系列芯片的量产,不仅自身实现了从研发到盈利的跨越,也为产业链同步带来了机遇,而这又将在性能提升与生态建设上反哺核心企业的优势。 现阶段,寒武纪已然步入资本市场认可、业绩持续正增长的收获期——从前期研发攻坚期的估值波动,到如今依托规模化盈利实现估值重构,其成长路径完整印证了硬科技企业“研发投入—技术落地—业绩兑现—价值重估”的核心逻辑。 算力需求的“不可逆爆发” 高盛最新研报显示,已将寒武纪目标价从1223元上调50%至1835元,核心逻辑直指三大时代红利:其一,中国云计算资本开支显著提高。以腾讯为例,2025年二季度的资本支出同比增长119%,云厂商对AI基础设施的加码,直接扩大了AI芯片需求。其二,客户出于关税不确定性与数据安全考量,加速芯片平台多样化布局,降低单一供应商依赖,而寒武纪的思元系列芯片与DeepSeek等模型的适配能力(2025年8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宣布其通过DeepSeek兼容性测试),恰好契合这一需求。其三,公司持续增大的研发投入,既推动芯片技术迭代,也为更高AI芯片出货量奠定基础——高盛因此将2025—2027年公司净利润预测分别上调59%、28%、29%,以反映出货量增长带来的业绩增量。 AI正从实验室概念走向千行百业的实际应用,算力成了眼下与水电同等重要的基础设施,科技行业正迎来一场以“国产算力自主”为核心的红利浪潮。寒武纪的崛起,踩准了AI算力需求井喷与国产替代加速两大时代红利的交会点,成为这场浪潮中最具代表性的弄潮儿。 从行业大趋势看,算力需求的爆发已进入“不可逆”阶段。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先进计算暨算力发展指数蓝皮书(2024年)》,2023年全球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为1397EFlops,增速达54%,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算力规模仍将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至2030年全球算力将超过16ZFlops(ZFlops为EFlops的1000倍),其中智能算力占比将超过90%(按AI服务器算力总量估算)。 数据背后,是互联网大厂、金融机构、制造业企业对AI大模型训练、推理的常态化需求。第一上海证券研报指出,北美云厂商2024年资本开支超3000亿美元,国内字节、阿里等企业2025年AI相关资本开支预计突破3000亿元,主要就是受AI投资的带动,而算力的核心载体正是芯片。 自2021年思元290和思元370发布以来,寒武纪的高算力产品已在包括阿里、百度、字节、腾讯等互联网大厂受到广泛测试和量产落地。同时,公司的产品也在运营商、金融、交通、能源等行业取得项目落地进展。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向北京商报记者强调,国产芯片行业已从单纯的技术追赶转向兼有生态竞争,企业们正在构建的是从硬件到应用再到生态的完整闭环。 来自美国芯片政策的影响,则意外加速了国产替代的红利窗口期: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国内企业对海外芯片的路径依赖正在被打破,行业已经陆续转向国产算力供应链。 而寒武纪恰好是这场替代潮中最成熟的选择之一,其产品无需依赖海外架构或工具,既能满足自主可控的政策要求,也能为客户规避供应链风险。这种“稀缺性”让寒武纪在国产AI芯片赛道中形成了护城河。 在一系列需求链中,寒武纪的关键定位被反复凸显。而趋势上看,时代红利的深度与广度还在持续拓展。从深度看,AI技术正从“文本、图像”向“多模态、具身智能”演进,新场景将催生新的算力需求,而从广度看,AI在千行百业的渗透也才刚刚开始,诸多场景的算力需求将逐步释放,未来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 北京商报记者就相关问题尝试与寒武纪公司取得联系,但截至发稿暂未得到回复。 可以说,寒武纪的红利时代,是时代趋势与自身能力共振的结果:AI算力的爆发提供了“需求红利”,国产替代的加速提供“政策红利”,而自研架构与生态则使其具备“承接红利的能力”,并最终化作从技术适配到盈利落地的业绩动能持续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