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斑马消费
斑马消费 陈晓京 2024年,扇贝真的没跑,但獐子岛交出的业绩答卷不尽人意,业绩由盈转亏。 大连国资入主第3年,已在尽可能地理顺机制,推动发展。去年底,盐化集团董事长刘德伟兼任公司董事长,意味着内部治理走向了新阶段。 在国资主导下,为公司勾勒出海产养殖、休闲食品、预制菜以及冷链物流、渔业装备等完整生态链条,产品结构也从以虾夷扇贝为主的单一产品,向海参、鲍鱼、海胆及藻类等多品类拓展,欲以此提升盈利能力。
由盈转亏 几乎每年年报季,对于獐子岛,投资者们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它家的扇贝咋样了? 2024年,在这样的疑问中,獐子岛(002069.SZ)的业绩答卷,逐渐揭开了面纱。 1月中旬,公司披露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240万元至480万元,扣非净利润为亏损9000万元至9800万元。 4月中旬,业绩预告修正,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规模为2187万元,扣非净利润-1.13亿元。 公司称,部分产品销量、价格下降、存量客户订单减少,以及养殖海域高温、盐度偏低、养殖成活率低等因素,直接导致公司计提了减值准备。 打了两次“预防针”后,公司4月25日晚间正式披露去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5.83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2191.26万元,同比分别下降5.66%和355.15%,扣非净利润亏损1.13亿元,同比下降3276.09%。 毫无悬念的由盈转亏,显示出这支“水产第一股”,在战略转型过程中的艰辛。 獐子岛旗下主要有3大业务,水产养殖、水产加工以及水产贸易。去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24亿元、5.97亿元和6.9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97%、8.03%和3.63%。 上述同期,水产养殖业务毛利率-15.93%,而上年为10.07%;水产加工、水产贸易毛利率分别为23.59%和5.85%,同比下降3.77和0.83个百分点。 去年,公司水产养殖业务总销售量4159.13万公斤,同比增长18.28%;水产加工业务销售量1685.22万公斤,同比增长2.99%。 销量增长,收入下降,是行业竞争的结果。在消费需求偏弱、用户削减海珍品消费的市场背景下,公司的产品更易收到低端产品的价格冲击。 今年一季度,公司经营好转,营业收入4.10亿元、归母净利润-156.1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13%和77.73%。 扇贝没跑 这些年来,獐子岛“扇贝跑了”、“扇贝饿死了”等负面消息缠身,发展之路颇为坎坷,还曾被监管层立案调查,原董事长吴厚刚身陷囹圄。 经历过多起风暴,公司在虾夷扇贝以外,增加了海参、海螺、海胆和鲍鱼等品类,迄今,虾夷扇贝仍然是第一大品类。 2024年,虾夷扇贝实现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9.96%,占公司总收入的14.11%,在5大品类中唯一增长。 即便如此,扇贝似乎难逃宿命。 公司1月18日公告披露,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年审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公司一起,对獐子岛区域在养的底播虾夷扇贝进行了资源调查,由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出具《獐子岛2024年底播海域虾夷扇贝资源调查评估报告》。 根据该报告,以及相关规定,公司对目前在养的各年度底播虾夷扇贝进行可变现净值及减值准备测算。 2021年至2023年,投苗底播扇贝存量分别为280.27万枚、627.61万枚、2957.73万枚,预计收入分别为1664.78万元、3728万元和7601.36万元,分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397.91万元、99.20万元以及990.37万元。 经测算,需要对2021年至2023年投苗的底播虾夷扇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487.48万元。 受计提存货、无形资产以及在建工程跌价准备的影响,去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为-3636.32万元,占利润总额的21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