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说民生2024-12-26 17:28河南
12月25日,一场关乎地方经济与企业未来的高规格会谈在太原举行。大同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俊义与晋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国彪,就如何深化地企合作展开深入交流。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交流,而是一场将地方经济转型与企业发展机遇紧密捆绑的深度对话。煤炭行业如何在能源革命中找准方向?地方经济如何借助龙头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答案似乎隐藏在双方的这场谈判之中。 面对新时代的能源革命背景,地企双方的合作显现出截然不同的压力与动力。对于大同来说,晋北采煤沉陷区的新能源开发是实现全方位转型的关键抓手。刘俊义直言“没有晋能控股集团的鼎力支持,大同的高质量发展目标难以达成。”而对于晋能控股集团而言,当下全国能源保供任务艰巨,如何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保持经济效益,同时积极布局新能源,是一道难解的平衡题。 双方的诉求看似一致,但矛盾也不容忽视。地方政府希望企业加速项目落地,为经济发展注入动能;企业则寄望地方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尤其是在手续审批、要素保障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刘俊义明确表示,政府愿意全力做好服务保障,但能否真正破解阻碍项目推进的“卡脖子”难题,仍需时间检验。而李国彪则强调,企业在转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资金压力巨大。双方虽态度积极,但合作能否顺利达成,仍然存在悬念。 这场会谈的核心议题,无疑是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的推进问题。这片沉陷区面积广阔,资源丰富,但多年来却只能作为煤炭遗留下来的“伤疤”存在。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这片土地被重新赋予了战略意义——它有望成为风光发电的“黄金宝地”。 刘俊义指出,地方政府已经成立了专项对接协调机制,专门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问题。新能源项目的选址需避开生态红线,土地审批流程复杂,电网接入能力不足等,都是摆在眼前的大山。而从企业的角度来李国彪则认为,推进新能源项目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地方政府在吸引上下游产业链投资方面加大力度,形成“新能源+产业升级”的闭环模式。 就在双方进行激烈讨论的普通老百姓也对这场合作充满期待。一位大同市民感慨“如果沉陷区能变成新能源基地,那就是真正的凤凰涅槃了。”也有人担忧,新能源项目的推进是否会影响到周边村庄的生活环境,甚至担心“开发之后不会留下新的污染吧?” 尽管会谈中双方释放了诸多积极信号,但现实问题仍然如影随形。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这让晋能控股集团不得不精打细算。李国彪坦言“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任何项目都必须考虑经济效益。”这一表态也让部分地方干部感到压力——他们原本希望企业能以更大的力度投资新能源,推动地方经济转型。 与此煤炭增产保供的任务也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负担。2023年冬季,全国多地出现电力供应紧张问题,煤炭作为稳定能源的角色再次被放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晋能控股集团不仅要完成既定的增产任务,还要确保安全生产、优化供应链,甚至可能因此削减对新能源项目的投入。 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虽然服务企业发展的意愿强烈,但政策落地的难度却不小。土地审批、电网建设、项目融资等环节牵涉多个部门,任何一个环节的拖延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陷入停滞。对于普通百姓关心的环境问题,也缺乏明确的答复,一些村民甚至开始对新能源项目的环保性产生质疑。这让原本看似顺利的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