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扫码、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乱象场景复杂、违规隐蔽,彻底整治必须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市委网信办介绍,从实地暗访和现场调研情况看,涉及扫码的场景涵盖餐饮、停车、商超、酒店、影院、剧场、景区等众多方面,不同的收费主体对应着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需要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从实际情况看,相关问题涉事主体有商家,也有商家上游的服务提供商或合作商。 同时,商家使用的收费小程序、APP等应用多从网站平台、第三方技术开发公司购买或免费获得,成本低甚至无成本。但相关法律法规有的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有的有规定但因不构成严重违法,相关行政处罚不构成震慑,一旦监管放松,容易出现反弹。 对此,何延哲表示,商家需要尽到管理信息的职责,不能乱用个人信息,“商家需要知道,一旦出问题也可能面临处罚。” “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来约束规范平台和商家的行为以外,我们可以关注到,北京市已经发布了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专门化的指导意见,如2023年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北京市扫码消费服务违规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案例解析及合规指引》,这样的解析和指引的颁布也会为全国范围内其他城市提供借鉴。”赵虎告诉记者。 据了解,从今年2月1日起,市委网信办联合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委、市住建委、市税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电影局、市园林绿化局、市公园管理中心、市公安局、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市消费者协会等13个部门开启为期三个月的“整治强制扫码乱象”专项治理工作。 市委网信办表示,下一步市级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发动行业力量,聚焦“六类问题”“两个拒绝”突出问题,对口组织基层力量,依据“扫码停车缴费检查表”“扫码点餐检查表”进行全面摸排,指导涉事主体进行整改。同时,市委网信办呼吁市民在碰到强制扫码的情况时,及时拨打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投诉举报,相关部门将对线索进行核实处理。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韦博雅 编辑 陶野 徐超 校对 卢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