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内生,涩滞血脉,遏伤脏腑。 总之,高血压病病位以肝、肾、心、脾为重点,其中又以肝肾为主。 病变初期,常表现为肝阳上亢,心神不宁 ,以实证为主的症状。如:头晕,头痛,失眠等,或症状缺如,而仅以血压升高为表现。 病变中期,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常表现为肝肾阴虚或肝阳上亢,或阴虚阳亢、或痰瘀痹阻。以本虚标实为主。 症状为眩晕、头痛、心悸、气短、项强、肢麻等。 病变晚期,常表现错综复杂,阴阳气血俱虚,风火痰瘀作祟,以本虚或本虚标实为主。症状为眩晕、头痛、健忘、痴呆,甚至昏迷,心悸气短,胸闷胸痛,下肢浮肿,半身不遂等。 一、七情内伤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属于精神致病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范畴,并不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才能影响人体的生理调节机能,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不同的情志变化,对脏腑有不同的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情志所伤,主要是影响脏腑功能,使气机升降失常,气血运行紊乱,变生诸病。正所谓:“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①因肝“在志为怒”,疏泄气机,主生发条达。怒则气上,而血随气逆,上冲于脑,发为眩晕头痛。谢观云:“怒则伤肝,肝气不顺,上冲于脑,令人头痛。”甚则“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②久思伤心脾,一者经常谋算策划,曲运神机,则心力交瘁,心阴日渐暗耗,心火势必内炽,形成心阴虚心阳亢之候。二者忧愁思虑,茶饭不香,则脾之运化功能渐衰,气血生化之源渐枯,必致阴液不足,日久形成阴虚阳亢之候。 ③悲忧则伤肺,肺气亏虚,势必金不制木,而木火内肆,生火动风,发为眩晕。 ④肾为先天之本,“在志为恐”,若过度精神刺激,惊恐不已,或致肾气不固,气陷于下,二便失禁。或耗竭真阴,而肾阴亏于下,心火炽于上,形成水火不济之候,出现眩晕头痛、心烦失眠、腰膝酸软等症。金元·刘完素云:“多因喜怒悲思恐五志过极而卒中者。”清·叶天士亦云:“惊恐恼怒动肝,内风阳气沸腾。”可见古之医家对情志所伤引发中风等症,已有足够认识。 二、饮食不节 人体的精神气血都有五味所资生,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亲和性。若嗜食肥甘厚味,过度饮酒,则易伤脾聚湿,生痰蕴热,酿成痰热之患。痰蒙清窍或痰热生风,发为眩晕或中风。元·朱丹溪指出:“头风之病,多见于嗜酒之人。”《医垒元戒》亦说:“酒湿之为病,亦能作痹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因咸入肾,若嗜食咸味,则易伤肾,使其主水无权,而致水湿停聚,日久湿聚成痰,阻遏中焦,气滞而血瘀。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云:“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若过度偏食,摄入失于均衡,致使某种营养物质缺乏,阴阳失调而危害人体。如锌、锰、硒等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足,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小动脉硬化,引发或加重高血压。 三、疲劳过度 疲劳过度包括体力过劳和脑力过劳,而后者又是引起高血压病的主要因素。因心主血藏神,乃君主之官,统领人的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若精神紧张,思虑过度,首先会伤耗心之阴血,进一步导致心阴虚心火旺,内扰心神。若房室不节,色欲伤肾,导致肾精损耗太过,精虚则阴虚,阴虚则阳浮,形成本虚标实之候。临床上高血压病多发生于四十岁以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此时本已向衰,若不知保养而房室太过,则必加速阴液亏耗。 四、久坐少动 生命在于运动,人体每天需要适当的活动,气血才能流畅,脾胃得健,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才能延年益寿。若久坐少动,过度安逸,不参加劳动,又不运动,易使人体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久之则神疲力竭,气血运行不畅,易罹患疾病。同时久坐少动,又嗜食肥甘,体内多余热量不能充分利用,则易化痰生湿,壅阻气机,表现为体质肥胖,动则气短,头昏脑胀。《素问·宣明五气论》指出:“久卧伤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