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亚迪的智能化战略,一直采取的方式是:“合作+自研”并举。2月7日下午,郑利瑶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这两天涨停的智驾概念股,大部分其实与比亚迪智驾的关系并不大。“比亚迪(智驾的)整体供应链,坦白说自给自足率还是很高的。”他提到,域控制器、摄像头模组、毫米波雷达等智驾核心部件,比亚迪自己都有在做;芯片基本是地平线、英伟达等大厂直供。 不过,郑利瑶确定的一点是,在比亚迪等的平价车型搅局下,2025年,高速NOA在10万元~20万元价位汽车中的普及会有快速提升,这对智驾供应链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利好。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去年10万元~20万元车型(交付量占整体市场的约50%),高速NOA的搭载率1.31%,而整体市场是8.62%,比亚迪的高速NOA搭载率也仅为1.32%。“从这个角度看,至少有7倍的空间,我觉得还是有机会。”他认为,如果今年比亚迪能跑到去年的行业整体水平,可直接拉出7倍的量。对供应链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因为现在市面上很难找出第二家能释放这么大量的车厂。 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统计,2024年,比亚迪(含腾势)国内市场交付新车的L2及以上(含NOA)搭载率是40.86%,整体市场是49.16%。工业和信息化部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L2级辅助驾驶及以上新车渗透率达55.7%,其中具备领航辅助驾驶(NOA)功能的新车渗透率达到11%。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可能接近65%。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郑利瑶同时提到一个观点,尽管高速NOA的增量及渗透率提升是明确的,但比亚迪的智驾车型是否标配激光雷达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现在上一套高速NOA的成本,跟几年前上一套L2几乎是一样的。无非就是多1个摄像头、2至4个毫米波雷达,加上没几百块钱。这个成本增幅,对于普及高速NOA不构成压力。但要是上多一个激光雷达就不一样了,成本(影响)还是蛮大的。” 他提到,尽管2024年车载激光雷达价格快速下探,但预计之后价格降幅会放缓。现在国内两大激光雷达巨头速腾和禾赛已经找到第二增长赛道——具身智能、机器人,预计车载激光雷达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大幅度降价。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抑制激光雷达在20万元以下车型的普及速度。 郑利瑶说:“我猜测20万元还是个坎。10元~20万元是比亚迪的主力车型价位,因此,(比亚迪智驾搭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这样的低成本版高速NOA的可能性比较大。上激光雷达的比重可能不会太大。因为到了城区(道路),肯定得上激光雷达的。主要是城区NOA才会用到激光雷达。” 另一方面,作为激光雷达头部厂商,速腾聚创方面坚定认为,激光雷达是守护智驾安全的关键。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2025年国内高阶智驾的普及,将加速激光雷达在汽车市场不同价格区间车型的渗透”。 “智驾平权”的关键:硬件成本每年下降 事实上,无论是比亚迪此次发布会预热海报,抑或是公司高层,都已传递出比亚迪致力推动“智驾平权”的决心。早在去年8月,比亚迪智驾总负责人杨冬生曾接受采访公开表示:“高阶智驾不只是用在20万元以上的车,将来,10万元以下的车型都应该有”。
比亚迪发布会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浙商证券近日发布的研报称,2025年L2级别自动驾驶即将迎来普及,特别是比亚迪代表的平价整车厂入局有望继续推升行业渗透率,“智驾平权”时代有望到来。 谈及“天神之眼”与L2级自动驾驶的区别,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朱绍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天神之眼高阶智驾应属于L4级高度自动驾驶⋯⋯不过,该级别自动驾驶仅适用于部分场景,在某些特殊环境或路况下可能无法执行。高阶智驾系统需要处理更多复杂的交通环境信息,实现跨域多执行器智控,对芯片算力要求在100TOPS以上,必然会大规模使用算力芯片。至于是否更多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车载摄像头、高精度地图等,取决于其采用的技术路线。如果是端到端大模型架构,对高精度地图及雷达信息的依赖度会降低,更多依靠摄像头的图像信息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