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与Model 3、model Y直接竞争的极氪、问界、小鹏三者受到特斯拉降价的影响或许较大。不仅如此,近期广汽埃安也针对部分车型推出了5000元/台限时交付激励。此外,上汽集团(600104)旗下飞凡汽车宣布,自2月2日起对产品价格体系进行调整,R7起售价降至19.59万元起。 针对特斯拉是否会引发行业降价潮问题,张翔表示,特斯拉决策依据在于根据销量订单的变化情况来决定来改变价格,全行业的降价潮不会出现,更多将在20~30万区间的产品里发生。 二、“价格战如果存在的话,对一些小的车企压力更大。” 事实上,除了特斯拉影响因素外,2023年春季国产新能源产商销量下滑与去库存压力,或是这次厂商们降价决策依据之一。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月1日-27日,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98.5万辆,同比下降45%,环比下降43%。 此外,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近7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4%。而公安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535万辆。而新能源车销量和注册量相差近200万辆,则直接反映出电动车的库存占比颇高。 另一方面,在经历了2022年上游原材料普涨的冲击后,当下原料价格回调或将成为车企降价的另一直接原因。南京某国资基金投资经理尚汉杰表示:“去年原材料涨价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年底锂钴镍等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现在,新能源车增速下来,原料的供需可能会改善,价格有可能看到会往下走,缓解汽车的成本压力。” 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国产新能源车商无论是被动跟随,还是主动求变,不可忽略的真正冲击或许在于:特斯拉在价格层面的操作空间,远比国产车要大。 “特斯拉是利润最高的,它有降价空间,现在已经达到规模经济效益。但是蔚来、小鹏他们2022年销量只是10万辆级别,没有达到规模经济效益,而且处于亏损状态。”张翔表示。 事实上,在取得规模效应的特斯拉高达28.5%毛利率面前,国产造车新势力普遍处于亏损状态。而何时盈利,也成为国产造车新势力的普遍性问题。 尽管,蔚来总裁秦力宏在此次交流会上表示:“盈利是个结果,是做对了一系列事情合理发展的结果。新能源整车绝对不是赚钱最快的办法,比如电池很贵,要盈利可以去弄矿。”秦力宏进一步指出,新能源汽车发展还处于早期,现在要赢得发展门票,急于收割是短视行为。 然而,对蔚来、小鹏、理想等亟待融资输血的新势力而言,在单车利润较低基础上,降价促销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事实上,当下新能源车企中只有特斯拉和比亚迪实现盈利。而蔚来仅在2022年前三季度便分别亏损了18.25亿元、27.45亿元和41.42亿元。 “价格战如果存在的话,对一些小的车企压力更大。他们本来就亏损,降价以后增加了他们经营成本,一旦被迫降价,很可能导致资金链加剧紧张,企业将面临破产的风险。”张翔表示。 三、局部的“炮火”不会停下,销量少的产品,没资格成为别人的竞品。 “市场的价格战也是正常要进一步开展的。”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市场的价格战或许难以避免。 崔东树向网易科技《态℃》栏目记者表示,企业要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与产品能力,有效的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实现在市场中选择合理的市场的站位,选择合理的市场的一个位置,适合自己的发展。” 尚汉杰则认为:“当前行业的降价主要还是行业的供需,竞争格局导致的。前两年新能源车行业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长,现在渗透率已经接近30%了,之后行业增长的红利会逐步减小。因此,打一打价格战,行业出清也是一个正常的阶段。” 或许,新能源市场大范围的“价格战”很难产生,但局部的“炮火”将不会停下。 一则直观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23年1月,除了特斯拉、比亚迪、理想分别同比上涨286.5%、62%、23%外,几乎整个新能源车市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销量环比下滑。据乘联会预估,今年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厂商销量为41万辆,环比下降约45%。 数据显示,包括蔚来、哪吒、小鹏、零跑在内的一众主流造车新势力在1月份销量表现极为糟糕,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例如,曾业绩表现抢眼的零跑,1月份创下同比、环比双向暴跌85%;蔚来1月交付8506辆,同比下滑11.9%;去年新势力销量冠军哪吒1月仅交付6016辆,同比大跌4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