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张先生终于想明白了,对方只是一个骗子。 律师说法: 学校和家长 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两块短板 给快手提交的申请材料中,张先生曾写道,“我的家庭比较特殊是个单亲家庭!对孩子有些偏爱!也是我粗心大意!” 这种“粗心大意”,发生在许多家庭中。在于旭坤看来,家长的网络素养,是治理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上的一块短板,在实际生活中,不少老师和家长对网络、智能设备的理解、使用滞后于孩子。 在给家长进行网络素养培训的过程中,于旭坤律师总结出了一套高质量陪伴的心得,关键就在于多陪孩子玩,让亲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你说什么他会往心里去了,觉得爸爸妈妈是为了我好,不是为了管我,然后遇到问题以后他知道你能帮他解决。” 另外,于旭坤律师还强调,家长应该主动为孩子们能接触到的智能设备进行权限限制,“如果你设置青少年模式的话,他就不能够再打赏了。”在2019年,快手、抖音等平台就陆续推出了青少年模式,会对青少年能接触的内容、上线时间以及打赏等行为进行限制,有些平台还会将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向家长进行反馈。 当然,家长并不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唯一主体。根据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的“网络保护”专章,也明确提出“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 但以于旭坤律师了解的情况来看,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学校端的实践情况还有待提高。于旭坤律师指出,不少中小学校,仅仅要求学生不允许携带智能设备进入校园,把学生离开学校之后的网络使用丢回给家长,如果家长也缺乏相应的能力,孩子实际上就处于无人管束的状态,“所以我们一直强调的是,教育孩子是一个终生的事业,是需要多方共治的,不是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平台责任 未成年人保护不可回避 于旭坤律师认为,在构建对未成年人的多方共治保护体系中,企业的责任也不可忽视,“互联网企业比较有技术优势,也能够走在技术的前沿,未保机制、理念上面,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 她举了网络游戏的例子。于旭坤律师指出,近年来随着监管的不断加强,游戏企业们也做出了很多探索,比如通过用户画像能够识别出未成年人,从而限制登录,“现在我们国家的网络游戏治理这块还是非常严格的,越来越严格”。相较之下,于旭坤律师认为,在一些直播、短视频等平台,相应的措施和管理还有待提高。 于旭坤律师指出,这需要企业不断去摸索,寻找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保护之间的平衡。比如用户画像这套模式,就需要获取用户的网络痕迹,这其中难免存在隐私风险和争议。如何在保障好用户隐私,杜绝外泄风险的前提下,有效对未成年人做好保护,不仅是企业应当肩负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共识。 对此,于旭坤律师抱以积极的态度,在她看来,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配套都在不断完善,企业应该做的是认真对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从理念上进行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