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东北限电”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东北地区近日遭遇的供电紧张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事实上,在全国范围内,此前广东、江苏等多个省份已相继采取“有序用电”等措施以应对供电紧张局面。而东北地区此番则是出现将限电措施由工业用电扩展到生活用电领域的情况,才进一步引发舆论争议。 新一轮电荒从何而来?“能耗双控”(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消耗强度)、电力供应紧张、电煤供给紧俏等因素被外界视为主要原因。 有媒体分析认为,自9月中旬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出现限电。其中有的省份如江苏、云南、浙江有“能耗双控”因素,政府要求企业停工限产。而有的省份如广东、湖南、安徽等地,则主要是由于电力供应紧张,企业被迫错峰限电。此次东北限电与“能耗双控”无关,是电力供应短缺所致。 目前,东北三省目前针对限电问题均已作出回应。 9月26日,辽宁召开全省电力保障工作会议要求,各地方电力运行主管部门避免拉闸限电涉及安全生产、民生和重要用户;同一天,吉林全省保电煤供应保温暖过冬保工业运行视频调度会议强调,要全力保障基本民生用电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27日,黑龙江省发改委通过官方媒体表示,将优先保障疫情防控、居民生活、关键公共设施、涉及公众利益和国家安全及重要客户的用电需求。 辽宁:风电骤减等因素导致电力供应缺口增至严重级别 辽宁此次有序用电措施启动于9月10日。 据辽宁省工信厅、国网辽宁电力有限公司9月26日召开的全省电力保障工作会议披露,9月10日起,辽宁外来净收入电力大幅下降,电力供应压力进一步加大,已不能满足全部企业的用电需求。辽宁依据《有序用电管理办法》启动了有序用电措施。 而在此之前,辽宁1-8月全社会用电量1717.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7%,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7月份以来,由于发电能力大幅下降,造成辽宁电力短缺,各地方各单位采取调整峰谷分时电价时段引导电熔镁企业错避晚尖峰生产,调减联络线外送电和优化省内机组开机方式等措施,在7-8月用电高峰期保障全省电力供应。 9月10日-22日,共启动6轮III级(负荷缺口5%-10%)和3轮IV级(负荷缺口5%及以下)有序用电措施,用电影响范围限制在部分工业企业。 9月23日-25日,由于风电骤减等原因,电力供应缺口进一步增加至严重级别,辽宁启动3轮II级(负荷缺口10-20%)有序用电措施,个别时段在实施有序用电措施最大错避峰416.92万千瓦的情况下,电网仍存在供电缺口。 因此,辽宁不得不采取了“拉闸限电”这一最终手段。 会议透露,为防止全电网崩溃,根据《电网调度管理条例》,东北电网调度部门依照有关预案,直接下达指令执行“电网事故拉闸限电”。拉闸限电不同于有序用电,是保障电网安全的最终手段,用电影响范围扩大到居民和非实施有序用电措施企业。 而辽阳一起突发限电后发生的煤气中毒事故正是发生在此期间。 据央视新闻报道,9月24日,辽宁澎辉铸业有限公司因突发限电,导致排风系统停运,发生高炉煤气中毒事故。事故中,共有23人送至辽阳市中心医院救治。截至27日,23人仍在医院接受观察治疗,暂无生命危险。 对此,26日的会议要求: 辽宁省工信厅要加强有序用电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有序用电实施到位,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 各地方电力运行主管部门要精细组织有序用电,细化优化用电方案,避免拉闸限电涉及安全生产、民生和重要用户; 电网公司要延长有序用电负荷缺口预测时间和预警等级发布时间,扩大告知范围,便于用户提前安排用电计划; 实施有序用电的用户要服从大局、积极配合电网企业保证有序用电措施有效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