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题:7张图,“画”出中国2025新模样 新华社记者熊争艳、刘红霞、高敬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超7万字,配了7张图。 这7张图,分别展示了我国能源、粮食、城市、生态、交通等方面未来5年的部署,放在一起则勾画出2025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样子和我们生活的变化。 能源:灯还是原来那盏灯,电不是原来那种电了
第一张是“十四五”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图。 图中,西电东送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但内涵更丰富。 布局的核心词是:清洁。 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建设水电基地。 清洁能源基地有9个,分别在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和几字湾、河西走廊、新疆、冀北、松辽。 海上风电基地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杜忠明认为,这一布局不是简单考虑电力调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锚定从高污染高排放到低污染低排放的能源格局之变,这是我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承诺作出的负责任的战略安排。 当然,也不是说,我国就要彻底放弃传统电源了。杜忠明说,我国已建成的西电东送基地主要以水电、火电等传统电源为主。随着近年来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十四五”时期,我国西电东送将以综合能源基地开发为主。综合能源基地开发以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等清洁电源为主,并因地制宜地配置必要的基础性电源,以及合理比例的储能设施。 对老百姓来说,这一布局意味着什么?举个例子,生活在武汉的老刘,原来家里一开灯,用的可能是煤电,往后,灯还是那个灯,由于能源电力领域供给侧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变革,电将更多地来自“绿电”。 粮食: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布局示意图,以白色为底,以绿、红标识的两个区域,代表着我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关系到我国14亿人能不能吃得饱、吃得好。 绿、红两个区域整体上位于“胡焕庸线”以东。 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代表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中部地区。在“胡焕庸线”西北、黄河几字弯的左拐角上,也有一块绿色,那是被称为“塞上粮仓”的河套平原。 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星星点点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中部、西南地区以及海南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认为,这样的布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他注意到,近两年我国每年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今年计划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任务量比去年明显增加。而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 “好的耕地一定要保障口粮,高标准农田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赵皖平说,不仅如此,这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 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示意图中白色区域,基本与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和北方防沙带重合。联系起来看,生态屏障建设可为粮农安全护航。 城市:人是核心,城市群发展
城镇化空间格局示意图的骨干是五条纵横交错的曲线。 横向,一条是东起连云港、西至阿拉山口的陆桥通道,一条是沿长江通道;纵向是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这就是规划纲要草案说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