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发生起,汉阳医院急诊和发热门诊量增加了20余倍,住院量增加了五倍。即使在全院医护人员取消春节休息的情况下,医院仍处于超负荷状态。截至目前,汉阳医院发热门诊接诊18013人次,收治住院544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212位。 由于医护人员早期对疫情认识不足,院感高发令医院医护资源陷入困境。据马黎汉介绍,汉阳医院被感染的医护人员超过40人,几乎都来自于与新冠救治高度相关的呼吸科。在医护受重创之下,汉阳医院只能求援于其运营公司下属的其他医院、非公行业协会和武汉非公医疗协会。 包括汉阳医院、普仁医院和亚心总医院在内的多家民营医院,在疫情初期就被列为发热门诊医疗机构,三家综合性民营医院接触新冠肺炎病人早,也很快被纳入定点医院名单中。随着病人数量迅速上升,以公立医院为主的几家定点医院承载力有限,当地越来越多民营医院也被政府征用为新冠肺炎救治医院。 大年三十(1月24日)晚上,马黎汉还没吃完年夜饭,就接到电话前往武汉市卫健委,协助部署扩充非公医疗机构救治床位,以便政府后续征用。随后,一些专科医院也被列为区级或市级发热门诊。此外,武汉非公医疗协会下属各区分会组织诊所、协会近百人自愿请缨,在各区的隔离点、酒店和社区工作。据马黎汉统计,在武汉,被列为定点收治医院的非公医院有25家,参与各级疫情防控的非公医护人员超过3000人。 当时,民营医院均面临物资医护紧缺且只能“自力更生”。另一家疫情初期就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武汉市民营医院负责人也告诉财新记者,春节期间,医院接诊病人量巨大,在缺乏物资援助的情况下,有医护人员利用医疗废物包装袋充当防护服,套在身上和头上。“那段时间一床难求,没有外援”。 “民营医院在疫情中的困难更多更大。”前述汉阳医院负责人很无奈,在疫情最为吃紧的初期,民营医院基本依靠自身力量和其他民营医院的援助以抗衡。后期,作为定点医院的民营医院终于领取到指挥部下拨的物资和医护补贴。 同样在疫情初期就投入战斗的还有武汉亚心总医院。亚心以心脏病专科见长,新建的综合医院-亚心总医院的感染科和重症监护规模并不大,“起初设计只考虑接二、三十个病人”。为对抗疫情,医院在短时间内开展培训,迅速扩容医护数量。医院所属集团将集团在武汉的两家医院(武汉亚心总医院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医护资源“打通”,合两家医院之力救治新冠病人,内部消化医护短缺的问题。 武汉亚心医院董事长谢俊明告诉财新记者,因为国家医疗队本身资源也很紧张,一般优先派往床位数超过800或1000的医院。提供400余张床位的亚心总医院 “基本上只能靠自己”。 来自“编外”的援手 前线救援告急,医护人员和物资急缺。国家陆续派遣多批医疗队支援湖北,并采取19省“一省包一市”的战略援助湖北除武汉外的16市。期间,援助优先向公立医院倾斜。 武汉1月23日“封城”后处于疫情快速蔓延期。从确诊数据看,封城后一周,武汉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快速从两位数升至四位数,而由于核酸检测权限高度集中、试剂盒供应不足等问题无法确诊的病例更不在少数。大量患者聚集在医院,在物资缺乏和疏忽防护下,医护人员陆续被感染。 春节期间,武汉各定点医院都陷入“缺医护”的困境,多家民营医院只能求助于武汉非公协会。1月30日,马黎汉以武汉市非公医疗协会名义向非公行业协会发函请求支援,提出152名医护人员的需求。当天,非公行业协会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1月31日,面向全国紧急征集武汉支援医疗队。至3月1日,已有216家非公立医疗机构的2252名医护人员报名。 财新记者了解到,武汉若有医院出现医护人员短缺,一般由湖北省指挥部和市指挥部根据卫生部门提出的要求,向国家指挥部申请,再由国家指挥部协调向各省卫健委发指令征召医疗队。 征调外援需遵从属地化管理,作为武汉市非公医疗协会会长,马黎汉是外部非公医疗队进入武汉的“协调人”。2月2日,他找到武汉市卫健委分管领导汇报关于调派外援非公医护人员的情况。 当时卫健委表示医护人员和物资支援需要国家卫健委统一调动,民营医院不在优先考虑范畴,只能等待。在确诊人数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包括非公医院在内,各家医院对医护的需求都极为紧迫。马黎汉决定通过非公协会力量引援,“看到医护无助的表情和病患绝望的眼神,当时觉得不能等了,也顾不到那么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