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斑马消费
斑马消费 杨伟 2024年财报相继披露,一场黄酒企业关于“生存与突围”的较量已然浮出水面。 会稽山凭借高端化战略迅猛发展,连续两年营收、扣非净利实现双位数增长;古越龙山则陷入困境,扣非净利微增,毛利率小幅下滑。 金枫酒业处境更为艰难,已连续五年扣非净利为负,深陷亏损泥沼。 行业持续低迷,高端化成为黄酒企业的发力重点。这究竟是引领行业破局的蜜糖,还是加剧困境的砒霜?
冰火两重天 2024年的黄酒市场,喜忧参半。 喜的是,2024年,黄酒三巨头营收合计41.45亿元,是近五年三家营收首次迎来两位数增长。 并且,近年来,白酒、啤酒、红酒均承压,恰恰是一度被冷落的黄酒,整体表现不错。2024年,葡萄酒、啤酒下滑,白酒虽然增长,但马太效应增强,黄酒行业算是仅有的强势板块。 愁的是,黄酒三巨头的成绩,正在持续分化。 会稽山(601579.SH)作为行业老二,凭借高端化、年轻化的战略,业绩快速增长。2024年,实现营收16.31亿元,同比增长15.6%;扣非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增长14.83%。与行业老大古越龙山(600059.SH)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归母净利润更是已近相当。 更令人瞩目的是,会稽山中高端产品毛利率飙升至61.57%,整体毛利率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至52.08%。 反观古越龙山,虽仍稳坐营收榜首,但瓶颈明显。2024年营收19.36亿元,同比仅增长8.55%;归母净利润为2.06亿元,近乎腰斩;扣非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微增3.52%。而这已是古越龙山第四次业绩失约了。 与会稽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古越龙山中高档酒和普通酒的毛利率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整体毛利率也从2023年的37.58%下滑至37.16%。 黄酒两强出现业绩分化,金枫酒业(600616.SH)的处境更堪称“水深火热”。顶着中国名牌七连冠的光环,2024年营收却只有5.78亿元,微增0.87%;归母净利润暴跌94.49%,仅剩576.14万元;扣非净利润为-140.86万元,连续五年亏损。 保守or激进 黄酒三巨头的差距为何越拉越大?这既藏在它们的历史基因里,也写进了各自的战略选择中。 20世纪80年代前,黄酒还是中国酒桌上的“主角”,后来却被白酒赶超,到2016年后,市场份额被彻底碾压。在行业困局下,古越龙山、会稽山、金枫酒业的每一步,都肩负着拯救黄酒产业的重任。 古越龙山前身为1951年的绍兴酿酒厂,1997年上市,是中国黄酒第一股;会稽山始于1743年“云集酒坊”,2014年上市,是唯一的民营上市黄酒企业;金枫酒业前身为上海市第一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上市,2008年通过资产重组,转型专注黄酒主业。 初期,三家差距微小,均有机会领跑。2015年财报显示,古越龙山、会稽山、金枫酒业营收分别为13.76亿元、9.15亿元、10.67亿元,扣非净利0.86亿元、1.08亿元、0.73亿元。 到10年后的2024年,各家公司的发展高下立现。期间,古越龙山营收增长40.7%,扣非净利同比增长130%;会稽山营收增长78.2%,扣非净利增长64.8%;再看金枫酒业,营收出现“腰斩式”下滑,锐减46%,扣非净利连续亏损。 业绩分化的背后,是三家企业战略选择与执行能力的深度较量。 金枫酒业的衰落,更像是过于保守导致的悲剧:过度依赖江浙沪“老巢”,全国市场开拓迟迟不动;产品口味、包装跟不上消费者的喜好;2017年还主动缩减广告宣传费,加速品牌“隐身”。 古越龙山一度凭着国企的底子和先发优势,稳坐龙头,后续也早早布局高端化,却因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相对较高,以及“高低价差”导致产品结构失衡——普通酒走量却低毛利,高端酒叫好不叫座,使得业绩增长缓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