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调整也是秉承着能者多劳,能者上的原则。”华为内部人士表示。 “如此,可以实现端云协调,从而将华为的核心能力整合的更好,提升协同作战能力。”上述人士透露到。 而余承东新负责的云与计算BG是华为的第四大BG。资料显示,2020年1月份,华为对其组织架构进行了新一轮调整,将Cloud & AI升至华为第四大BG,侯金龙担任Cloud&AIBG总裁。
华为官方对Cloud & AI BG组织的定义:目标是对华为云与计算产业的竞争力和商业成功负责,承担云与计算产业的研发、Marketing、生态、技术销售、咨询与集成使能服务的责任。围绕鲲鹏、升腾及华为云构建生态,打造黑土地,成为数字世界的底座。 近日,有媒体称华为手机业务撑不住了,将出售手机业务,与出售荣耀类似。并且称华为整体将回归“政企”为主的发展模式,不再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业务。 华为方面则正面回应:完全没有出售手机业务的计划。华为相关人士向网易科技表示,从未见过华为如此坚决地否定一个传闻。可见,华为对手机业务的态度。 不过,随着余承东负责华为云与计算BG,手机业务出售的传闻再被联想。对此,华为相关人士再次表态:华为出售手机业务和出售高端系列Mate/P是假新闻,造谣。 科技巨头都来造车,打的什么算盘?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黎明 编辑 | 魏佳 继社区卖菜之后,科技巨头又盯上了造车。 一年前,新造车这个赛道里,最活跃的是特斯拉,以及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如今,名单里增加了百度、阿里、华为、富士康、苹果,如果算上投资这种形式,还有腾讯、美团——大大小小的科技巨头,都在抢造车这块蛋糕。 对于中国的造车玩家而言,如果说两年前特斯拉进入中国,就像是把一条鲶鱼丢进了鱼塘,那如今科技巨头大批进场,就像是狼来了。 鲶鱼特斯拉,激活了国内的新造车市场,淘汰了那些“骗补贴”的落后玩家,正在大批进场的科技巨头,则会对现在的造车格局带来新的冲击。 为什么科技巨头都在造车?新造车股价暴涨、疯狂造富之后,巨头们又在打一个什么样的算盘? 巨头盯上了一张来自2025年的大饼 造车是一个最早以PPT闻名的行业,因为往往车还没量产,PPT先出来了,投资人和客户的钱一收,至于车怎么造出来,那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所以,要造车,先画饼。 科技巨头,就是看到了那张大饼。而看起来最美味的那一张,是在2025年。 国务院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是这样说的: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这个20%,是什么概念?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0年,中国全年汽车销量2531.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有136.7万辆,占比5.4%。从5.4%到20%的过程,是新能源汽车逐步取代燃油车的过程,也是接下来这五年里,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增量空间。
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加速,从7月开始,每个月产销均刷新当月历史记录,12月创下月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速达49.5%,全年增速10.9%。 按照这个速度发展到2025年,按照20%的渗透率计算,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空间是非常有想象力的。 跟社区团购相比,这是一个跟科技巨头的业务更相关、前景更明朗的市场。巨头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瓜分这新增的电动车市场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