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商业

旗下栏目: 宏观 商业 金融 产经

新冠疫苗尚未上市,但“疫苗犹豫”又来了(2)

商业 | 发布时间:2020-08-14 | 人气: | #评论#
摘要: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开展过一次疫苗犹豫成因调查,让所有成员国参与勾选疫苗犹豫在当地存在的主要原因。如下图所示,原因的分布非常广泛,在不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开展过一次疫苗犹豫成因调查,让所有成员国参与勾选疫苗犹豫在当地存在的主要原因。如下图所示,原因的分布非常广泛,在不同地区,因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文化普及程度等差异,造成人们犹豫的主要原因也存在差异。但最困难的部分并不是找到疫苗犹豫诞生的原因,而是如何消除这种犹豫。其难度就和如今要杜绝流言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一样。
 
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关于疫苗会导致自闭症的谣言。1998年,英国医生韦克菲尔德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论文,称麻风腮三联疫苗(MMR)和自闭症之间存在关联性。这一论断直接导致英国的麻风腮疫苗接种率从1996年的92%跌落至2002年的84%。
 
尽管十年后,韦克菲尔德的谎言被拆穿,其实验数据被证实是伪造的,他本人也因为学术欺诈不被允许继续行医,但关于接种疫苗会导致自闭症的谣言至今仍在传播。
 
根据《纽约时报》对美国国家疫苗伤害赔偿计划(Vaccine Injury Compensation Program)数据的整理,2010年联邦法院判定疫苗不会导致自闭症后,与此相关的几百起索赔申请在随后的几年才被扫清;而从1990年至今的大多数年份,人们递交的因接种特定疫苗而受到伤害的申请,被驳回的数量通常低于索赔获批的数量,而大多数申请均无法找到确凿证据证实伤害的存在。
 
但不信任一旦诞生就很难消除。这对疫苗研发和生产人员的启示或许是,意识到“疫苗犹豫”的存在后,应尽可能抵制走捷径的诱惑。国家疫苗伤害赔偿计划(Vaccine Injury Compensation Program, VICP)是一项联邦计划, 旨在对可能因接种特定疫苗而受到伤害的人进行赔偿。图中绿色部分是获得索赔的申请,灰色为索赔被驳回的申请。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国家疫苗伤害赔偿计划(Vaccine Injury Compensation Program, VICP)是一项联邦计划, 旨在对可能因接种特定疫苗而受到伤害的人进行赔偿。图中绿色部分是获得索赔的申请,灰色为索赔被驳回的申请。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不接种的后果,真的很严重吗?
 
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疾控机构,一直在尝试说服人们,接种疫苗利大于弊。
 
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如果接种人群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不达标,群体性免疫就无法实现。
 
流行病学领域有一个通用的公式,用来估算某种传染病要实现群体免疫需满足的前提,即总人口中有免疫力的人口比例p需达到1-1/R0(p = 1-1/R0),这个数值也被称为群体免疫阈值。
 
比如对于此次新冠肺炎,其基本传染数R0值在1.9到6.5之间,对应的免疫人口比例为47.4%到84.6%。因而如果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群体免疫,免疫人口最少需达到47.4%。考虑到疫苗有效性不可能达到100%,需接种疫苗的人数占比通常需超出群体免疫阈值。群体免疫原理示意图。紫色代表未对某种传染病具有免疫力但健康的人,黄色代表已经免疫且健康的人,红色代表未免疫、患病且有传染力的人。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群体免疫原理示意图。紫色代表未对某种传染病具有免疫力但健康的人,黄色代表已经免疫且健康的人,红色代表未免疫、患病且有传染力的人。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接种疫苗就是以人为手段实现群体免疫。相比通过自然得病获取抗体,这种方式的代价要小很多。
 
过去许多令人丧胆的传染病之所以能得到有效控制,是因为对应的疫苗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推广,并使免疫人口比例超过了免疫阈值。其中最经典的例子,是通过广泛接种,彻底阻断了天花病毒的传播,并使其最终灭绝。“疫苗犹豫”的危害在于,它可能导致免疫人口比例低于群体免疫阈值,最终无法保护群体安全。尤其是对于一些因为免疫力过弱而无法接种疫苗的人,如婴儿、老人或身患重疾的病人,一旦群体免疫的防线被突破,他们会最先受到传染病的威胁。
 
“疫苗犹豫”已经奏效
 
近几年因接种不足导致的麻疹病例反弹,印证了疾控机构和医学家们的担心。
责任编辑:良贤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