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商业

旗下栏目: 宏观 商业 金融 产经

汾酒:被时代抛下的“酒王”(2)

商业 | 发布时间:2020-07-13 | 人气: | #评论#
摘要:与其他白酒相比,清香型的窖藏时间最短,只需几个月。而浓香型白酒的窖藏时间一般1年至2年,酱香型白酒酱藏时间则在3年左右。出酒率最少、生产周期

与其他白酒相比,清香型的窖藏时间最短,只需几个月。而浓香型白酒的窖藏时间一般1年至2年,酱香型白酒酱藏时间则在3年左右。出酒率最少、生产周期最长的茅台,长期存放酒质会越来越好,浓香和清香就会相对差一点。

至少从酿造工艺上,与浓香酒、酱香酒相比,汾酒讲故事的难度就大了许多。

加上80年代汾酒为了快速做大规模,销量也占到白酒行业的一半以上,使其缺少了名酒的稀缺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走向高端的难度。

除了汾酒酿造工艺在讲高端品牌故事,不占优势之外,品牌定位以及品牌宣传上,做出的错误决定,也是公司跌落铁王座的重要原因。

/ 03/

名酒,何来大众一说?

80、90年代,当白酒行业放开价格管制后,各大名酒纷纷开始提价。据不完全统计,80年至90年茅台价格提高了超过20倍,到达200元/瓶左右。

而汾酒却定位“老百姓可以喝的起的大众名酒”,价格涨幅相当有限。失去了最好的提价时机,也为其未来进一步衰退埋下了伏笔。

某种程度上说,大众名酒这说法本来就是悖论。既是名酒,只能是少部分人可以消费的。大家都可以消费的起,又怎么可以称得上是名酒呢?

在这样的品牌定位下,久而久之汾酒在消费者心中的名酒地位也就下降了。

除了品牌定位错误外,产品线混乱也是汾酒品牌价值被稀释的重要原因之一。

汾酒在98年山西毒酒危机受到冲击后,收入由97年的4.5亿元下降至2.5亿元,接近腰斩;净利润更是由5170万元,下降至505.6万元,降幅超过90%。

为了快速恢复增长,汾酒开启了贴牌经营模式。据国盛证券数据披露,2002-2007年公司采用工商联合开发模式大力开发中高端品牌,联合开发品牌数量一度超过1000种。

换句话说,经销商打着汾酒的牌子,卖着不知道哪来的白酒。

随之带来的结果就是,一些合作开发商为了谋利,开始出售假酒。根据2008年《山西青年报》的公开报道,山西假酒案中有三分之一和汾酒本身有关。

更重要的是,眼花缭乱的子品牌,消费者很难分清哪款酒是真正的汾酒,哪款又是经销商合作开发的。这也严重稀释了汾酒自身的品牌价值。

这样的“悲剧”,也同样在五粮液身上发生过。

2000年后,时任五粮液董事长的王国春为了快速做大规模,采取贴牌合作开发的模式,结果和汾酒一样,开发酒酒质没法保证,而开发酒也打着五粮液旗号,导致消费者对五粮液产品识别度降低,公司品牌价值被严重稀释,最终在与茅台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沦为白酒老二。

说到底,酒企们始终没有搞清楚一件事情:品牌溢价永远建立在稀缺性的基础上。任何简单粗暴的变现方式,最终都会反噬品牌价值。

过去,人们总喜欢把一个人的成功归结到天时、地利、人和。白酒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说,茅台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综合的结果。那汾酒可能就是反面的典型。

一次次历史节点的错误选择,加上自身禀赋本就不如茅台、五粮液,汾酒的衰败也就不难理解了。

本文源自读懂财经

责任编辑:良贤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