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茅台酒的产区稀缺性,目前只有国人认同,在境外至少还没有借独特的酱香打开市场。 中国人的茅台酒与岛国人的巨型石轮一样稀缺,且在区域内具有共识性,但这种共识性往往受限于地域、文化。 从时间角度来看,另一种跨域型货币更符合茅台酒的共识性特征。 日本东京大学黑田明伸教授在《货币制度的世界史》一书中介绍了著名的玛丽亚·特丽萨银币——一种在19、20世纪广泛流通于红海周边国家的通用货币,这款货币在当时已经超越国家、民族及文化。 这是最早由奥地利发行的法定货币,以18世纪著名奥地利女皇冠名。凯恩斯、哈耶克等诸多经济学领域的殿堂级人物都关注过这一历史货币。 这款18世纪的法定货币于1854年在其最初发行国——奥地利国内被废除,奥斯曼帝国、英法等国家都曾试图在其疆域内推行本国法币以替代该银币。 然而玛丽亚·特丽萨银币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持续、广泛的流通起来。英国公司在红海的皮革、石油、糖等交易都以该银币进行结算,有点类似二战后美元的地位。 数据显示,从1867年到1930年,来自维也纳铸造的玛丽亚·特丽萨银币铸造额大幅度增加。不仅维也纳,意大利罗马、英国伦敦、法国巴黎、英属印度孟买、比利时布鲁塞尔都加入玛丽亚·特丽萨银币的铸造,光孟买在1940-1941年的铸造额就高达18864537元。 就像虽然2012年“三公禁令”、2019年放弃“国酒”商标,但并未影响茅台酒在高端社交、长期收藏以及价值投资领域的地位。现在已成长为广大P民心中成为硬通货的象征,并且极为罕见的出现跨阶层共识。 这背后是茅台酒的共识价值,更是对这种共识价值的长期认可,依然成为广大P民心中“无形的跨阶层社交货币”。 2019年,茅台集团前董事长李保芳曾表示,由于环境的承载能力不允许,茅台酒未来达到5.6万吨之后不再扩展。 提前锁定未来总量的手法,类似于2009年诞生的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刚开始就确定比特币的总量被永远的限制在2100万个。 虽然与茅台酒同被限制了未来总量,但比特币在近几年波动幅度过于剧烈,便失去了货币的价值。而茅台自上市以来历经各届第一高价股,最终夺得中国股王、市值第一的宝座。其价值的稳定性给实物及股票购买者提供了相对优质的选择方向,这也是黄牛为逐利囤积茅台酒并转手再售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从房地产角度来看,茅台酒厂类似于土地供应者,经销商充当地产大商的角色,而电商、线下商超渠道则属于普惠层面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开发商;从货币角度来看,茅台酒是具有稀缺性、共识性同为一体的高价值货币,在交易价值之外,其社交功能成为交换利益的附加属性。 货币源于交易,茅台酒源于社交,他们都是人与人之间完成利益交换的工具之一,这种共识性或许会持续。但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切透支未来的东西最终都将回归其应有的价值。 “绑架”的历史还会继续吗?或许“绑架”我们的不是茅台酒,而是面子,在90后、95后这些新生代眼中,这种面子还重要吗?茅台还重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