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人口普查,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乡村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的意愿下降,特别是乡村振兴包括脱贫攻坚取得成就以后,有一部分人还愿意留在乡村。 不管是要求新农村建设“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还是强调“乡村振兴也需要有生力军”“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城镇化’和‘逆城镇化’要相得益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要求,鲜明而坚定。 振兴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立足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成为涌动的活水,将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 ——因地制宜。 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3月23日,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因地制宜,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幅员辽阔的中国农村,产业区域性特征和结构性特色与生俱来。 江苏镇江世业镇的草莓、湘西的柚子、黑龙江伊春的蓝莓……总书记考察调研的农作物种类各异,却因在适宜的环境中滋养,生机无限。 “在农业上,‘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1988年,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在闽东九县调查时,写下了这样的心得。 发展产业要符合乡土农情,因地制宜,才能让土地真正地孕育丰收和富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 “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健康发展、各美其美,各色产业的勃兴、起势,点亮中国乡村振兴的璀璨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