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科学上没有成功学 《科学大师》:一个重大的甚至突破性的成果,它跟运气有关系吗? 王贻芳:那当然有很大的关系,这在很多情况下无法预料,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非常能干的人,聪明的人,没有获得重大成果,但有的人也没那么聪明,也特别年轻,怎么一下就碰到个重大成果?这种情况有很多。历史上有的人在读博士期间就做出一个重大成果,拿了诺贝尔奖,这种人也有,但后来再也没有出大成果,这样的人,多的是,看运气的。 我觉得勤奋不能保证你一定成功,但是不勤奋,你成功的几率要小得多,勤奋和运气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勤奋也需要聪明的方法,有些人的勤奋就是一味花死力气,他不动脑筋,那也不行。 应该说成功是很小概率的事件,需要你所有的事情都对,只要有一点点不对,就不能成功,这里有很多各种不同的因素在里面。 《科学大师》:我觉得一个人做事情,它的目标一定不是说我要追求成功,而是着眼于把手上的事情做好。我看您也说过,它更多还是一种兴趣、一种爱好、一种热情,不是从成功与否出发来做事。 王贻芳:做科研你会有追求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不是指获得某种物质上的成功,对科学的追求本身就是你的目标,在这个追求过程当中,你其实是很享受,你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掌握了别人没有掌握的知识或者是规律,你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你会感到非常高兴。经历过这个过程的人,大概都会有这种体会。 至于说到追求功成名就的成功,可以讲历史上有很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也没有做到功成名就,但是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自己也很享受这个过程。 我们知道有些人能够得两次诺贝尔奖,你经常去问他说你是怎么成功的?他会说出一堆一堆的大道理,其实那都是他自己编出来的。你就问他照着你这个说法你能再得一次诺贝尔奖吗?所以科学上面没有成功学,就是照着他说的方法和理念去做,也不可能保证他自己能再成功一次。 我觉得成功学肯定是不存在的,大家追求的是自己的努力,追求科学的目标的达成,得到新的知识,人才的培养,我觉得这就很好,这都是成功的。 《科学大师》:好像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人老盯着诺贝尔奖,往往这样的人得不到诺奖? 王贻芳:我相信绝大部分所谓的成功人士,得了诺贝尔奖的人,他都不是为了得诺贝尔奖而去做他的研究,绝对不是。如果他天天这么想的话,他就会想,我这个题目能不能得奖,做了一半他发现有可能不能得奖,他就再去换一个新题目,他就会天天琢磨这件事情——能不能得奖,他最后一定是一事无成的,因为他就会变成投机取巧,没有毅力和坚持,不断在变换方向。 只有抱有强烈的研究兴趣,在科学目标上有内在追求的人,而不是靠外在条件的诱惑或者外界的压力驱动,一定是他基于内在的坚持和执著,才有可能真的取得成功、成果。 七,我不同意盛宴已过的论调,看看科学史就知道 《科学大师》:王老师我一直有一个疑问,高能物理这个领域有些权威的人士会把前景看得比较暗淡,认为再没有前途,作为领域里杰出的科学家,您怎么看这种声音? 王贻芳:我们在上大学的时候,读了大学的物理课本,看到那些了不起的前辈科学家做出来的东西,当然都是外国人做出来的,他们发明了这个公式那个理论,我们就特别羡慕。学完了以后,我有个感觉,能做的都被他们做完了,没有我啥事了,我是有一定程度的压抑心理,觉得这个专业是没前途的,因为能做的都做完了,还能有什么空间留给我呢? 但是从我大学毕业到现在,也有大约30多年从事科学研究的历史,亲眼看到很多人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很多人就在我眼前走过了,其中有些人还跟我很熟,我就觉得,这个事并没完,只是好事都被别人做了,你自己没抓到而已,事儿永远是有的,前途永远是有的。你自己没碰到没抓到机会,不能因此就否定说别人也都抓不着,机会再也没有了。 科学大师:我的理解是,您并不同意“盛宴已过”这种说法? 王贻芳:历史上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这个意思的人非常多,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大学毕业的时候一看盛宴已过,人家书写得这么好,什么东西都有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没我啥事了,觉得盛宴已过,这是一种人,我的很多同学早早就改行了。这些人大家都不知道,没有青史留名。大家知道的是有名的人,包括海森堡、开尔文、普朗克的老师和迈克尔逊等等,这都是科学史上留名的人,他们也都做过类似的预言,说科学没有什么前途,到此为止了,不用再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