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科技

旗下栏目: 科技 汽车 健康 旅行

登绝顶·探微观·解谜题——中国科考探秘地球之巅(3)

科技 | 发布时间:2022-05-06 | 人气: | #评论#
摘要:21年后,他又来到这里,并住进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每天坚持徒步往更高海拔地区拉练。朱彤院士和他的团队想要破译的珠峰之谜是:人类对极端环境的适

  21年后,他又来到这里,并住进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每天坚持徒步往更高海拔地区“拉练”。朱彤院士和他的团队想要破译的珠峰之谜是:人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特征。他的研究关注珠峰地区人类圈,希望能够为促进人类健康,提取更多智慧火种。

  为获取一手数据,朱彤和部分科研团队成员,佩戴测量血氧、心电监测的传感器,肩负登山包,拄着登山杖,在珠峰大本营和东绒布冰川方向来回徒步穿梭,用自己的身体挑战极限、亲测极端环境影响,堪称把“论文写在珠峰”。

  这是珠峰登山大本营(5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5000多米的海拔,人员负重前行,心率很快升到每分钟100多次,粗重的喘气声显得格外清晰。结合这种近乎“自虐”的拉练模式,科考队员要收集自身血样、尿样、唾液等标本,还要测量血压、监测脉搏波传导速度,为后续研究提供样本支撑。

  部分科考队员会佩戴血氧和心率贴片,还要攀登到6350米甚至更高海拔的地方。这几天,朱彤积极训练,期待有机会能挑战更高海拔高度。“随着海拔升高,自己身体会相应发生变化,这种直观感受得出来的数据对我更有科学启发意义。”

  5月4日,科考队员在架设自动气象站。新华社特约记者 索朗多吉 摄

  为了获取更多数据,参与这一课题的志愿者达到50名。科考分队将追踪在海拔5200米、5800米、6350米、8848米这4个高度活动的人群,开展高海拔缺氧的人体健康效应等科学问题研究。

  朱彤介绍,最终可能会有大量有趣的结果出现,或许能从大量现象中总结出规律,进而对在高海拔区域生产生活或短期来访的人群健康提供预防和保护措施。

  朱彤(右一)和科研人员在珠峰大本营和东绒布冰川间徒步穿梭(5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珠穆朗玛峰伟岸雄奇,人类对它的攀登和探索从未停止。如今,从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到海拔8848.86米的绝顶,5支科考分队的16个科考小组,共270多名科考队员,瞄准珠峰众多谜题,发起科学考察研究“冲顶”,创造了中国科学考察研究新的历史。

  探究未知,珠峰见证!中国力量,攀登不止!(参与记者:田金文、李键、刘颍、吕秋平)

责任编辑:良贤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