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煤矿生态恢复规划目标应该与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相匹配,使群落结构停留在适合当地生态文明发展的阶段,而当地生态文明发展目标必须由国土空间规划来确定,生态恢复规划也需要按照国土空间规划指导进行制定。 煤矿区域生态恢复规划研究方法 目前,中国生态恢复规划的方法论还暂未得到有效发展,始终停留在简单借鉴和利用其他学科方法的阶段。 生态恢复理论 生态恢复的工作方法需要以生态恢复理论为基础,再进行整体统筹、系统修复,最后完成生态恢复;整个过程顺应生态演替进程、尽可能让自然做功。 生态恢复规划必须尊重和依赖生态恢复理论;建立在科学地融合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基础之上,将关闭煤矿区域从时间、空间、数量、构成、秩序5个层面融入自然山水格局;另外在方法和技术上均需要提升。 生态区划 生态区划方法主要是根据生态环境性质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规律,划定不同生态功能分区界限,既强调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规律,又注重人类与生态系统的互动特征。 在生态恢复规划的研究工作中,生态区划可用来表达各专项研究的成果,《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提出了中国生态功能区类型,也为生态恢复目标提供了依据,指导着煤矿区域生态恢复规划的制定。 区域空间规划 区域空间规划的涵盖内容较多,但在指导区域生态环境恢复相关工作时具有很强的局限性,欠缺精准度。 区域空间规划中所强调的整个空间系统的协调可以作为生态恢复规划的工作前提,对于关闭煤矿区域这类受损严重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恢复规划工作具有较强指导意义。 煤矿区域生态恢复规划工作方法 煤矿区域生态恢复工作方法可分为:经验分析法、目标规划法、景观规划法和生态工程规划法。 在实际规划过程中,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协同使用,或者根据既定修复目标,综合应用多种方法。 全国范围内关闭煤矿区域亟需能够统筹全局的生态恢复规划,以保得到合理有效的生态恢复,继续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本底。 结论 面对国内现存以及未来持续增多的关闭煤矿,生态恢复的压力与日俱增,需要制定全国范围内关闭煤矿生态恢复规划。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恢复规划方法并补充国土空间规划架构体系 关闭煤矿的生态恢复规划方法建立在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之上,应是多种方法的有机融合。 关闭煤矿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损毁情况具有特殊性,需要特别注意地表塌陷与损毁情况、相应的地表和地下水文情况、土壤肥力、持水能力和发生发育情况等,这些均需要纳入其生态恢复规划中。 另外,中国关闭煤矿区域的生态恢复方法依托自身的生态环境特点和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必须以适应中国关闭煤矿区域的生态恢复为出发点,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国土空间规划架构是一个需要迅速搭建的全新架构,既不能照搬国外经验,也不能复制既有传统。 此外,国土空间规划的全局统筹性需要协调各种专项规划;摆脱以前的空间性规划体系混乱的状况,探索构建属于中国的规划理论体系。 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跨学科人才 生态恢复规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多学科所关注的不同问题: 在生态学方面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地形、生物组成及演替可能性等要素; 在水土保持学方面需要考虑水土流失等自然与工程要素; 在土壤学方面则需要思考土壤质地、团粒结构、土壤发育等条件; 在矿业与地质工程学方面需要思考煤炭开采过程与地质结构变化的耦合过程,及其造成地表损坏的可能性等问题; 在城乡规划学方面则需要思考如何权衡土地的使用,恢复时序与空间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