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8 15:01:17 来源: 新民晚报
【编者按】 百年辉煌,信仰作答。 从“红船”到“巨轮”,从“筚路蓝缕”到“玉汝于成”,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路上,正是因为信仰被坚定再坚定,力量才被积聚又积聚,困难才被克服又克服,奇迹才被创造又创造。 有所信,才远行。 值此建党百年之际,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这百年,有信仰”系列稿件,用信仰解码“行稳致远”,致敬来时路上、新征程里有信仰的每一人,每一事,每一天。 徐坤杰 6月17日9时22分,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升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被送入预定轨道,6.5小时后,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和核心舱。 伴随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腾而起的,还有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无比自豪感。 正如51年前,同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方红一号”卫星奔向太空,经典乐曲《东方红》响彻天宇一样,激动人心,热泪盈眶。 这些历史性的日子唤醒记忆,穿越时空,化为动人心弦的音符,奏出浪漫的中国航天探索“交响乐”。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恰逢建党百年华诞,中国载人航天也已走了近30个年头,从神舟一号到十二号,在一次次飞天实践中,中国人自立自强,自豪感一次又一次叠加,自信心一次又一次建立,累积。 直到今天,这种“自信”自然而然,从容坚定。 开启于关键历史时刻的中国空间站时代 今年4月29日11时23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这宣告了中国迈入“第三步”载人航天新征程,中国航天开启了空间站任务执行新时代。 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任务的划时代意义更是不言而喻,这是“中国人首次入驻中国空间站”。 随着任务的顺利进行,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成并投入使用。 当前,世界上能工作的空间站只有两个,一个是国际空间站,一个是中国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始建于1998年,由16个国家共同建造、运行和使用,主要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欧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加拿大空间局共同运营,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 国际空间站最初的使用年限是在2015年,后来延至2020年,随后又延至2024年,即将面临不得不退役的境地。一旦退役,所有相关国家的太空项目和科研任务也将被迫停止。 据报道,2020年8月,国际空间站发生轻微漏气,漏气点可能在美国舱段。11月18日,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表示,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已在俄罗斯“星辰”号服务舱裂缝处打上了“补丁”,以此来阻止空气泄漏。 频繁漏气的同时,国际空间站内部也在进行着“空间战”。由于此前美国对俄罗斯的“进步”火箭航天中心以及俄罗斯中央机械制造研究所进行了制裁,2021年6月7日,俄罗斯方面威胁,如果美国不取消制裁的话,俄罗斯将会在2025年退出国际空间站合作项目。 综合多方面因素,我们看到,国际空间站正处于“风雨飘摇”中,处于“退役”的边缘。 恰在这样一个关键历史时刻,中国空间站诞生。 增进认同与实现共鸣:一场科普航天知识的“科技盛宴” 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和工作如何开展?我国空间站又是什么样子?公众好奇这些问题的同时,相关专家及主流媒体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回应和报道。 3个独立卧室、1个卫生间、120余种航天食品,电解制氧、冷凝水收集与处理、尿处理、二氧化碳去除等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太空厨房、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太空WiFi……在好奇、回应、报道的良性互动中,热搜不断,打造出了一场科普航天知识的“科技盛宴”,人人获得“沉浸式体验”。 在这场“科技盛宴”中,我们看到,由一个核心舱(“天和”)、两个实验舱(“问天”和“梦天”)为主要构成的中国空间站,可为航天员提供多达110立方米的太空工作活动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