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汇集大量煤炭资源,需要科学制定生态恢复规划,落实生态保护与恢复,并针对不同分级和类别的国土空间规划指导。 国家尺度 目前,较大流域尺度和国家尺度的国土空间生态恢复规划仍然需要在目标和方法上推进,全国范围内的关闭煤矿生态恢复规划尚未成功绘制清晰蓝图。 应确定煤矿区的生态恢复方法和具体规划流程;完善国土空间层面有关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以确定关闭煤矿区和将要关闭的煤矿区生态恢复实施保障和方法;基于国家总体规划发展要求,省、市总体规划给予煤矿片区的定位,因地制宜地确定生态恢复后的发展定位,确定几种不同发展定位类型的基本规划、实施、监督体系。 煤矿区域生态恢复规划目标 关闭煤矿区域的生态恢复规划目标包括农业复垦、工业遗产开发、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和公共空间营造。 4类生态恢复规划目标及对应案例 来源:网络 关闭煤矿再利用必须以生态恢复为前提,以生态演替理论为指导,充分认识和利用生态演替过程规律,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然恢复力量。 根据中国植被区划分区和产煤基地分布情况,得到以自然植被区系为最终可达到的生态恢复目标;另外,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对关闭煤矿区域的不同定位,制定各关闭煤矿区域相应的具体生态恢复规划目标。 国土空间规划由“五级三类四体系”构成。 关闭煤矿区的生态恢复规划首先应逐级满足国家级、市级、县级、乡镇级的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统筹考虑各级开发规划要求;并从时间和空间上对煤矿区作出生态修复、保护和开发的具体实施性专门安排;在此基础上,确定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等4个子体系。 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是中国煤矿区域生态恢复的常用技术,目标是使因煤炭开采受损的土地重新达到可以耕作进行农业生产的状态。 长期以来,土地复垦方面一直缺少能够起指导作用的规划设计研究成果,而工程实践较多。 目前,中国土地复垦率已经超过25%,复垦的土地既可以恢复传统农业,也可用作现代化设施农业的基石、发展观光农业等旅游项目。 此外,土地复垦也可结合当地自然灾害或者环境问题进行一并处理。 工业遗产旅游开发 中国关闭煤矿的工业遗产在建筑形式、历史呈现、精神财富和文化特征方面均具有独特性,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路径便可实现其旅游价值。 目前的研究和项目均未在以生态恢复规划作为良好自然本底的基础上进行,同时也未契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更未与特定分级与类别的国土空间规划产生互动联系,构成协同改进的模式;尤其是跨省域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并非单一省市可以完成。 因此,关闭煤矿区域的工业遗产开发需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生态恢复规划的双重指导。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中国关于关闭矿井再利用和开发的研究起步较晚,大部分研究主要针对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案例。 在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中,相关研究对关闭煤矿区域地下空间利用与开发提出了明确方向,需要国土空间规划作出方向性指导,通过生态恢复规划提供满足关闭煤矿区域地下空间利用与开发的自然本底蓝图,同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原则、策略和保障措施。 公共空间营造 关闭煤矿区域自然生境的破坏以及经济系统的崩溃导致社会服务功能急剧下降。 国内很多煤矿在关闭之后进行矿山公园建设,艺术园区建设也是关闭煤矿区域进行生态恢复规划的目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