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急性胰腺炎非内脏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率:基于人口的流行病学研究
演讲者:Daniel B. Karb 克利夫兰医学中心CAPER奖学金获得者 背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常见的系统性发炎紊乱疾病,与内脏血管栓塞有密切关系,25%以上的患者会有此并发症。然而,急性胰腺炎的非内脏血管并发症流行病尚不清楚。我们试图使用基于人口的电子数据库来描述非内脏血管并发症流行病。 方法:我们查询了一个商业数据库,该数据库集结了1999年至2017年全美医疗公司的所有电子病历。基于系统化临床医学语集(Systemized Nomenclature of Medicine-Clinical Terms, SNOMED-CT),我们确认了患者样本为确诊了急性胰腺炎后患上非内脏血管并发症流行病的患者。这些包括急性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MI)、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 bosis, DVT)、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中风、腔静脉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 botic throm bocytopenic purpura, TTP)、肾静脉血栓(renal vein thrombosis)。还计算出了每种并发症与急性胰腺炎诊断后的预定间隔时间,分别为:7天、30天、90天、180天、1年、5年。还计算了与对照组相对比的比值比。 结果:2012年至2017年期间,29940320名患者中,有193240名患者被诊断出患有急性胰腺炎。这些确诊了的患者中,有18910名患者(9.8%)在确诊后一年内出现非内脏血管并发症流行病,5年内出现此类情况的有24860人(12.9%)。 与控制组相比(2012年至2017年的所有患者),急性心肌梗塞、肺动脉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中风、腔静脉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静脉血栓与急性胰腺炎确诊的间隔天数为:30天、90天、1年。到第90天,深静脉血栓也会在此清单范围,到1年的时候,则中风(表1)也会出现。对于每种非内脏血管并发症流行病,这5年间的患者高达50%都会在急性胰腺炎确诊7天内发病(图1)。 2012年至2017年控制组与急性胰腺炎组的死亡率分别为2.4%和7.8%(p<0.0001)。急性胰腺炎确诊1年后发生非内脏血管并发症流行病的患者总死亡率为19.0%。急性胰腺炎确诊后1年的时候,与对照组相比,下列非内脏血管并发症流行病的死亡率(P<0.05)有明显增长:急性心肌梗塞(18.3% vs.12.8%)、深静脉血栓(20.8% vs.12.1%)、肺动脉栓塞(18.5% vs. 12.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8.4% vs. 39.0%)、 中风(12.1% vs. 9.0%)、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5.0% vs. 13.6%)。 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患上非内脏血管并发症流行病的风险越来越高,急性胰腺炎确诊7天内的发病率高达50%。非内脏血管内并发症流行病与增加的死亡率有关。未来研究将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人群预防性策略的益处。 儿童孤立性胰腺淀粉酶缺乏
演讲者:Puanani Hopson,DO CAPER奖学金获得者 奥兰多健康中心,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阿诺德帕尔默儿童医院 目标和研究:已经很好地展示了胰腺酶3条线宫内和产后表达的分离。酶的合成中,淀粉酶活动最后出现。根据先前的研究,出生后的最初两个月无法在早产儿或足月产儿的十二指肠送气中检测到胰腺淀粉酶。孤立淀粉酶缺乏过了婴儿期后能够被描述。该研究的目标是评估0-18岁儿童中孤立淀粉酶缺乏的普遍性。 方法:回顾性图表总结。研究搜集了900多份内窥镜胰腺功能检测数据,以供研究淀粉酶活动低于正常值的3%和其他两种酶(脂肪酶和蛋白酶)有正常活动的情况。 结果:年龄在0.28岁至15.7岁的90名儿童患有孤立性淀粉酶缺乏。其中12名患者做过至少两次内窥镜胰腺功能检测。检测结果主要为无活性(46)、腹泻(22)、恶心(21)。只有3人足月出生,其中42人为母乳喂养,此后被确诊患FTT。有趣的是,最常见的内窥镜结果为过敏性直肠炎(31)。其中12名多次做过内窥镜胰腺功能检测的患者在下次内窥镜检查中获得正常值,5名有持续性异常活动,这表示有永久性缺乏。最初的淀粉酶活动1.41年后平均从5.02 ±3.2 变到19.7±9.35。 |